于吴地,出于历练,乃命他为庐江太守。
曹休得刘勋书,书中备言刘勋无奈降吴之事。
希望寻找机会,投靠曹操。
于是承诺在三日后,举兵为内应,助曹休平定南庐江。
曹休召左右人问:
“刘勋言说要举兵为我内应,助我收南庐江。”
“诸公以为此计可行否?”
左右人纷纷谏道:
“吴人多诈,未可轻信。”
曹休却道:
“刘勋乃魏公故友,兵败无奈投于孙氏门下。”
“公等又何疑焉?”
人们只会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情。
眼下的曹休,正值年轻气盛之时。
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功,为曹操称公作贺礼。
若是能够帮曹操平定南庐江,将能够极大的扩张魏国在南方的势力。
所以与其说曹休相信刘勋,不如说他是潜意识里希望刘勋是真心投降。
左右人再道:
“纵然要收降刘勋,至少先通报一声魏公才好。”
曹休不耐烦道:
“庐江往返邺城,少说一月有余。”
“若耽误太久,吴人便有了防备。”
于是不听众人之言,执意进兵南庐江。
早有人报知周瑜,周瑜喜谓众人说道:
“曹休以亲见任,非智勇之将也。”
“今轻信刘勋诱言,深入重地。”
“我以伏兵击之,曹休必败。”
“此天助我东吴也。”
于是命陆逊引五千人马,伏于夭桂山处。
又命吕蒙引五千人马,伏于龙舒处。
曹休依言引兵而进,行至正中一芦苇荡处。
曹休暗疑,思量芦苇荡是一个设伏兵的好去处。
可刘勋献给自己的图册中,却并未提及此间有一处芦苇荡。
何也?
曹休心中扬起一股不好的预感,只听得一声号响。
吕蒙率弩手千余众先出,箭带硫磺,射燃芦苇。
立时火光骤起,黑烟铺地袭来。
曹休大呼:“吾中计矣!”
于是即命人撤退。
陆逊趁势从夭桂山中杀出。
所驱之前部,正是丹阳精卒。
众丹阳战士,齐齐从草垛中跃出,人手持丈二长矛,专刺马腹。
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被火逼入沼泽,陷毙者数以千计。
曹休金盔坠地,亲执长槊突围,身被六创,方得脱重围。
一夜奋战,曹休早已是蓬头垢面,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