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齐魏战事暂告一段落。
丞相李翊率兵前往魏都邺城,与曹操商定和谈协议。
由于李翊开出的条件极为苛刻,曹操坚决不肯接受。
所以谈判一时陷入了僵持阶段
两边便如此耗着,谁也不肯相让谁。
与此同时,江南战事亦是进行的如火如荼。
本来楚国与魏国签订了同盟协议,相约共伐齐国。
战事胜利以后,两家共分淮南、扬州之土。
可奈何齐国这边相继打出阵斩夏侯、水淹七军的大胜了,楚国始终没能为曹魏提供实际的帮助。
非是刘表不愿意,实在是他腾不出手来。
在江南战场,他被孙吴给绊住了手脚。
孙权用周瑜为前部都督,吕蒙为别部司马。
凌操凌统父子为先锋,陈武为奋威校尉。
发兵两万,先后与楚兵战于寻阳、松茲。
斩敌、俘虏共计万余人,取得了开战以来的大捷。
江夏太守黄祖,又遣部将蒋苏率兵五千,猛攻孙氏的柴桑。
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蒋苏,并大破黄祖水军。
两战下来,孙氏缴获的钱粮、舟船堆积如山,不计其数。
这也是孙氏发家的原因之一。
此前说过,东吴之地在汉末极其贫穷落后,因为很多沼泽之地未有开发。
并且开发也需要很高的成本。
但经过孙策、孙权两代人的努力,成功将吴地建设成了南方的立雄之地。
而这项伟大的工程的天使投资人,正是荆州人。
荆州可谓富得流油。
其中,孙策时期,在沙羡一战,大破黄祖。
缴获了船只六千余艘,财物堆积如山。
而孙权时期,也是靠讨伐江夏黄祖,缴获了大量的粮秣、军械。
这些都成了孙权开发吴地的重要启动资金。
至于劳动力就更好办了,
吴越一带多山越,这几乎成了孙氏的主要人力来源。
甚至这不仅仅是人力来源,更是孙吴培养名将的天然副本。
有谁需要打仗练级,熬资历军功,就去刷山越就完了。
这玩意儿又好欺负,又能掳掠了当奴仆。
即便到了三国后期,山越人都依然是孙吴的名将孵化器。
比如东吴的大将军诸葛恪,也就是诸葛亮的侄子。
他就是靠打山越人刷军功上位的。
可以说,
孙吴能够在江东起家,荆州人与山越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