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家足足呆了一个月,终于把接下去要做的事情理清楚了。
崇祯七年四月十八,秦书淮上疏崇祯,详细地阐述了接下去要重振水师,并且备战明缅战争的战略方针。
崇祯在接到奏章的第二日,立即召秦书淮进宫询问。
“秦兄,这几年大明四处用兵,眼下朝鲜的阿敏尚未完全平定,若是再对缅蛮、西夷红毛用兵,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在崇祯看来,现在提这个有点急了。
毕竟这几年仗打下来,虽说大明赢了,但精锐已经所剩不多了。
算上东征朝鲜的李定国部,现在最精锐的部队也就七万人,这还包括随时可能回去的魔教一万余人马。
次精锐的部队,那也就是袁崇焕手上的关宁军和京城附近的宣府军、大同军等,满打满算也就七八万部队。
算上甘肃还能打的四五万,这么全部加起来,也就是十六七万。
大明的主力全在这了,其他的卫军虽号称百万,那基本就是吓唬人的——当然也许经过这两年的整军,稍稍比以前能好点。
但是在这个时候再往外用兵,是不是太急躁了点?
崇祯当然有开疆拓土的想法,他当然也咽不下大明几十万里的土地被缅甸蛮人占去的这口气,但是他想缓一缓节奏。
孙承宗也是这个想法。
与民生息,再图大业,这是他自北伐以后的一贯主张。
如果这个建议是其他人提的,恐怕崇祯当即就要下旨申饬其“穷兵黩武”了,不过鉴于这是秦书淮的提议,崇祯就不得不召他入宫询问一下。
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秦书淮没有错过。
这是信任一个人到了极致的表现。不止崇祯,包括孙承宗在内,也觉得秦书淮是不是有什么考虑,是他们没想到的。
秦书淮料到崇祯一定会这么说。
说道,“皇上且看历朝历代开疆拓土最居大者,是不是都在开朝立国之时?每一朝的开辟,都必然是经历数年到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战乱的,然而这些开国之主为何没有一取天下就止兵罢戈了呢?他们为何要继续征伐开疆拓土呢?”
崇祯想了想,好像是这个理。
就说大明朝,大部分的国土不都是在开国初期打下来的么?
秦书淮又道,“因为士气可用啊皇上!那些开国之主手下都是骄兵悍将,他们的强大前所未有,而建功立业的渴望同样前所未有!甚至,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的胜利,这种自信心和荣耀感更是前所未有!这种时候如果不去征服四方,更待何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