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调度算法……”
“这正是我们正在攻克的核心。”吴浩调出一段模拟动画,“我们用量子退火算法开发了‘动态能源管家’,能在微秒级时间内完成全舰能源的最优分配。去年在陆上试验场,这套系统让激光武器的充能时间缩短了40%,同时降低了30%的能量损耗。”
会议室的气氛愈发热烈,众人眼中的热情却愈发炽热。李建明冲着众人说道:“我提议,把未来海军的发展比作一个生态系统。
最核心的是作战能力,这是生存之本;往外一层是技术创新,这是发展之源;再往外是人才培养,这是动力之基;最外层是国际合作,这是开放之窗。只有当这个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健康运转,我们的海军才能真正实现从‘近海防御’到‘深蓝海军’的跨越。”
陈司长补充道:“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还要特别重视军民融合。就像今天讨论的能源模块,其技术成果完全可以转化为民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反过来,民用领域的创新也能为海军装备发展提供新思路。这种良性互动,将大大提升我们的综合竞争力。”
会场里响起此起彼伏的翻页声,有人在笔记本上快速绘制模块接口示意图,有人用手机拍摄屏幕上的技术参数。海军参谋部的李将军突然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混合能源矩阵”六个大字:“小吴,你这套方案需要多久能拿出工程样机?”
吴浩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图表上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如果各单位协同攻关,关键技术的突破需要三年,工程样机的陆上测试需要两年,舰上试验至少还要一年——总共六年时间。但这六年里,我们每一步突破都能反哺现有舰艇的升级。”
首座领导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忽然拿起茶杯轻叩桌面:“六年不算短,但比起从零开始研发核动力驱逐舰,已经是跨越式发展了。”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散会后各单位把任务领回去,下周这个时候,我要看到‘混合能源矩阵’各模块的详细技术路线图——记住,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翻页声,有人在笔记本上标注“某主力驱逐舰升级:电力+电磁”,有人用手机拍摄屏幕上的技术参数。后排的年轻工程师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刚才畅想空天母舰的炽热眼神,此刻转化为对现有装备升级的务实思考。
首座领导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忽然想起多年前在海军装备研究院的场景——一群年轻科研人员围着051型驱逐舰的图纸,讨论着如何在老舰上加装直升机起降平台。时光荏苒,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