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划,有设计,有创新,也有盈利模式。”
校长张金林轻咳一声,第一次按下麦克风,示意周明远暂停。
“比起其他的创业项目,解忧传媒的现金流相当健康,而且很容易复制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规模。”
“你有没有思考过,你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周明远目光如炬:“办公地点,设备,还有.背书。”
全场寂静了一秒。
“背书?”
校长笑了起来:“说得具体些。”
“我们想追求更高质量的内容,但在政策,资金,办公场地调配上,还是会面临很多难以争取的限制,需要校方支持。”
“目前我们团队运作极为分散,由于客观原因限制,签约达人居家办公,公司员工还在用自己的设备拍素材。”
“我们缺设备,缺场地,也缺人才,但更缺一份肯定。”
周明远提高声音,继续说道:“有了学校的支持和背书,我们才能打造出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的平台。”
“方便下一步继续扩大规模,向江城各大高校进行业务拓展,形成进一步吸纳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周明远鞠了一躬,示意自己发言完毕。
张金林推了推眼镜,颔首道:“不错。”
全场静默一秒后,爆发出源源不断的掌声。
掌声稍稍停息之后,主持人走上台总结:“谢谢周明远同学的精彩展示。”
“从领导们的点评中我们可以看到,解忧传媒不仅是一个创业尝试,更是一种青年文化表达方式的探索。”
“下面休会五分钟,稍后宣布创业项目的各自得分。”
台下,沈云容全程保持安静,认认真真地听着周明远汇报。
她没有记笔记。
当ppt第一页跳出那句【连接更广阔的青春】时,笔尖就已经顿住了。
周明远的即兴演讲和台风,竟然比ppt的内容还要精彩。
每一句话,不疾不徐。
每个逻辑点,都准确落下。
每一个案例,都有数据支撑。
他在汇报中提到团队成员,有感谢指导老师,有规划平台未来,有预估商业价值
沈云容自认为看了几遍ppt和汇报材料,已经能猜到对方会怎么表演。
可真正听周明远站在台前侃侃而谈,她才发现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
这是有人亲身主导,积极布局,深入思考“如何从零到一”的热门行业探索实践。
指导老师双手抵在下颌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