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抢在田丰之前进言道:“冀州刺史韩馥不过庸碌之人,手底下全靠沮授、鞠义这一文一武支撑着。
主公只需要收买韩馥身边近臣,令其疏远沮授、鞠义。
之后拿下冀州,易如反掌。”
袁绍喜道:“子远之谋深得我心。
想那韩馥不过是我袁家提携起来的门生故吏。
先剪除了其爪牙,不愁他不乖乖退位让贤!”
在袁绍谋划冀州的时候,其他各路藩镇势力也都在默默发展着,不断地扩张着自身势力。
这时候,刘辩突然连发好几道圣旨,将各方的计划都给打乱了。
先是下旨封韩馥为冀州牧,又封公孙瓒为常山太守。
如此一来,韩馥的权利被大大加强了,增加了袁绍夺取冀州的难度。
而公孙瓒有了常山太守的职位,以后也有了名义跟袁绍争夺冀州。
三方势力相互牵制,袁绍想要像历史上那么轻易地夺取冀州,是不可能的了。
接下来又封刘岱为兖州牧,孔伷为豫州牧,刘繇为扬州牧。
加上荆州牧刘表,如此一来,袁术就被彻底地包围在了这几方势力的中间。
想要发展起来,难度也比历史上要大了许多。
这就是荀攸之前给刘辩出的计策。
反正刘辩现在是以洛阳长安为基本盘,一步步地征服各路势力,所以干脆就把外藩各州郡不当是朝廷的辖地。
圣旨不要钱似的往外发,谁的势力强大,发展潜力更好,就给谁添堵,尽可能地令各方势力保持均衡。
皇帝的圣旨虽然指挥不动他们,但是却能调动其对手,给对手名正言顺的大义。
这圣旨发下去后,气得袁绍袁术两兄弟暴跳如雷。
特别是袁绍这边,本来韩馥疏远了沮授鞠义之后,感觉到了袁家势力的压迫,在说客的规劝下,都想要把冀州让给袁绍了。
但是这一下从刺史提升到州牧,权力大增,可以名正言顺地招兵买马。
顿时间,又多了许多文臣武将来投,势力一下子膨胀起来了。
到手的权利,韩馥怎么舍得让出,何况他的子侄亲人也是劝阻。
这下子袁绍想要快速吞并冀州的谋划化作了泡影。
想要取得冀州,就必须与韩馥兵戎相见了。
而且还有一个公孙瓒在一旁虎视眈眈。
他虽然没有履任常山太守一职,但是却接了圣旨,派了手下心腹接管了常山郡。
所以袁绍要夺取冀州,公孙瓒肯定也要掺和进来。
洛阳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