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孝多多提携谢家子侄。
这种情况下,夏守忠不说话的话,回宫里就不好向皇帝交代了。
李景孝果然对谢开山没了兴趣。
而且李景孝不傻,夏守忠都说的这么明白了。
除非装作不知道什么叫伯都,也听不懂七伯都的话里,暗指谢家势头有点猛,就连皇帝都有些忌惮。
再亲近谢开山,就是明着投靠太上皇了。
一个一等将军,还真不够李景孝摆明车马一心投靠太上皇。
更别说,李景孝知道,将来赢的是皇帝,而不是越来越老迈的太上皇。
戴权心里也是暗暗生气,瞪了夏守忠一眼,但夏守忠却一点都不怕。
除非戴权没亲戚,那他才能做到,一心一意为太上皇效命。
可戴权跟着太上皇几十年,投靠他的亲戚、徒弟、干儿子多的是。
太上皇都60多了,在古往今来的皇帝中,已经算是高寿了。
此时太上皇虽然还掌握着军权,朝廷上也多的是,当年亲手提拔起来的旧臣。
但几年后、十年后呢?
换谁都会给自己找条后路。
就连贾家,不也投资了林如海嘛!
原著里,还把元春送去宫里,其实已经在为将来做准备了。
不过,陷入后宫争斗,其实更危险。
看贾家、史家、王家的结局就知道,即便十几年后太上皇还没死,权力也已经被皇帝一点点夺走。
说白了,太上皇自己都明白,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保不齐哪天就挂了。
一边握着权力舍不得放手,一边又对皇帝的一些小动作,只能听之任之。
而且皇帝才是名正言顺的一国之君,只要自己不作死,拦不住人心向着新皇的。
李景孝夸了谢开山几句,看似欣赏,实际上只不过是客气话。
然后对周太监说道,“那就有劳公公了。”
周太监笑呵呵的对着戴权、夏守忠拱拱手,这才对着自己带来的番子挥挥手。
到底是专业的,等赵军明带着5个校尉和账房先生回来时,三个管家和四个偏房的亲戚,已经什么都说了。
两万两银子的贪墨,和1400多亩的良田,李景孝还是觉得有些少。
周太监看出李景孝的不满,笑着说道,“伯爷,有些属于主家赏赐,和下人们自己在外面经营所得的钱财,是不好抓着不放的。”
李景孝下意识就说,既然是奴仆,那所有东西都归主人家。
但话到嘴边,忽然意识到,周太监会说这话,是因为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