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没有条件对动力系统大修。
更换部分零配件倒是不难,补给中也带了一些,可某些大修条件,连数字魅影都会受制。
为了未来能继续更好地袭扰,这极限逃逸——能不选还是不要选的好。
官兵们也都很明白这一点,但是听到追兵越追越近,还是忍不住私下嘀咕。
“实在不行,还不如极限加速,要不然,就回头殊死一战。”
“说什么外行话呢?极限加速的冷却时间太长,三艘军舰根本轮换不过来。”
更有人很耿直地表示,“不是说会有友军接应吗?咱们等着看就好了。”
也有人沉不住气,“都说有友军接应,可是这接应地点,到底在哪儿呀。”
“那肯定不能明说,你小子万一被敌人俘虏了,下了软蛋怎么办?”
“我说你特么是找揍吧,信不信劳资现在就把你的蛋拽下来?”
后面追击的联盟军舰,并不清楚对手还在寻找接应。
不过对他们来说,帝国的军舰没有极限加速,其实并不意外。
就是帝国军人自己分析的那样,联盟军队也知道,三艘星舰数量太少,无法有效地轮换。
正经是卡着上限时速飞行,时不时轮换一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否则不等联盟的舰队追上去,这三艘敌舰自己就把自己玩残了!
联盟军方能理解对方的选择,但是同时,他们也在相互提醒。
“随时保持主动侦测,小心敌方有接应或埋伏!”
他们并不相信,对方还能有多么强大的接应,这里终究是联盟而不是帝国。
但是身处战场上,小心谨慎一点,总不是坏处。
简而言之,就是做好侦测工作,而且随时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战斗。
一转眼,又是小半天时间过去了,前方出现了几块小型的陨石。
陨石都不大,直径数百米到一公里不等,有一块格外大一点,直径也没有超过五公里。
而且陨石之间,分散得很开,相距最少都有十来万公里。
很多人所说的陨石群,相互间的距离未必有多近,只不过相较广袤的太空,显得不算远。
联盟的追击军队,对类似的星体高度关注,太空里这种情况下,最合适打埋伏。
然而,体积这么小的陨石,还分散得这么开,就算是有伏兵,了不得就是几艘小星舰。
不过舰队也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加大了扫描力度,以免真的被人伏击了。
在团级舰全力以赴的扫描下,几乎不可能有星舰藏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