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可跟陆游、魏胜等宋国死忠不同,他的思想之中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绝统说’。
这是欧阳修所提出的一种历史正统论,认为正统王朝必须‘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换句话来说,王朝既需要有合法性,又必须实现统一,方才可以称得上正统。
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比如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就属于正统断绝。
如果强行按这个标准来算,无论宋金辽西夏并立,哪个都不算是正统,现在正是乱世,正是正统断绝期。
谁能统一天下,谁就能重拾正统,谁就是天下之主。
如今‘绝统说’虽然还没有被朱熹完善,却还是受到了广泛的推崇,更是在山东内部暗中传播的一种学说。
朱熹此时劝刘淮开乡试,也算是符合其人学说与性格了。
而刘淮自然也不能耗费朱熹的一番苦心,他必须趁着大胜之威,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所有事情。
离开孔府之后,刘淮对着身边的毕再遇说道:“毕大郎,我记得令尊毕公祖籍就是兖州?”
毕再遇正在一马以外左顾右盼,闻言连忙驱马向前:“正是如此,大郎君,我之前还回到兖州,寻过族人。”
刘淮沉默片刻:“找到了吗?”
毕再遇有些黯然:“我的年岁较小,家父之前也没有仔细说过家乡所在。而家父又是仓促离世,更是没了言语。北地战乱多年,再加上洪水泛滥,家乡早就不知道换了几茬人了,寻访多日,终究难以找到故乡。”
刘淮叹了口气,只能劝道:“毕大郎,你还年轻,终究还是能找到的。你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吧?”
“禀大郎君,再过一个月,就到十六虚岁了。”
毕再遇身材高大,在经历数场大战后,脸上也褪去了稚气,尤其在毕进战死之后,他更是沉稳了许多,任谁也想不到,他竟然只是一名十六虚岁的少年人。
这种少年人在山东义军内部其实并不少见。
比如刘淮的随身文书罗怀言,再比如已经搭好山东市舶司一大片摊子的王世杰,还有魏胜的二儿子魏昌。
若是算上二十郎当岁的人,那就太多了,王世隆、张白鱼、辛弃疾、魏郊乃至于刘淮本人都是这般。
这也是金国内部许多人害怕山东飞虎子的原因了。
刘淮的核心团体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到只要耗下去,就能将宋金自建炎以来积攒的精兵悍将全都耗死的程度。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长大了。”刘淮有些老气横秋的说道,他见毕再遇尴尬,哈哈一笑:“你也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