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银子,安顿了妻儿老小,跟着他踏上了赶赴登州的路程。
严省三通过自己的三亲六故九族亲友张罗应募的青壮兵员一共有三百余人,加上张天宝带来的三百余人,一共凑够了六百多人。
这就是严省三自己回去沧州的收获了。
从河间府的沧州到登州会合,再在登州集结了所有募集的兵员,乘船渡海,返回松山城,其中路途遥远,过程艰辛。
为了管带队伍,严省三同样按照杨振在先遣营的编法,除了预留一队同宗同族出身的亲兵小队之外,将所有募集的人员分作六十棚,暂编为了两个哨队,他自己直领一队,同时交给张天宝管带一队。
他们以十人为一棚,十棚为一总,三总为一哨,并任命了临时的棚长、百总,快速将队伍建立了起来。
对于张天宝这个名字,穿越者杨振同样有一些印象,大体上记得满清入关之后京畿河间府、天津卫一带有个名叫张天宝的豪强起义抗清。
而杨振之所以对这个名字有较深的印象,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个张天宝打出的抗清旗号十分奇葩。
满清入关之后,长江南北,大河上下,奋起抗清的忠烈志士有很多,他们打出的旗号也是五花八门,不尽一致,但是大多数都是拥立明朝宗室藩王,或者打出崇祯太子的旗帜,这是正常的。
但是河间府的这个张天宝却不一样,或许是因为他姓张的原因,他打出了天启皇后的旗号,找了个女的冒充天启皇后张氏,同时自称天启朝的国舅爷,完全不理会人家天启朝的皇后并不是河间府人氏。
然而即便如此,这个张天宝仍然靠着这个旗号和身份聚集起了一直庞大的队伍,一时间名声大噪。
可惜的是京畿河间府天津卫一带,过于接近满清入关之后的核心地带,张天宝的起义很快就被消灭掉了,而他本人也跟着兵败身死。
至于严省三从沧州带回来的这个张天宝,是不是就是历史上在天津卫河间府起义抗清的那一位,杨振同样无从判断。
因为他只是大概了解,满清入关之后,燕赵大地上抗清义军蜂起,而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这么一个名叫张天宝的,并因其特别的旗号而有了一些印象。
其他有关这个张天宝及其起义军的更多的东西,他就全然不知道了。
除了这个张天宝之外,严省三介绍的另外一个人,叫做王余祐,此人却是郭小武的亲姐夫。
与于七、王俊、张天宝三人不同,这个王余祐既没有高大壮硕的体格,也没有威武不凡的仪表,完全是一副寻常人的样子。
他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