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到,即听见都督对朱薯和番仔薯的区分,一时忍不住感叹,无礼之处,万望恕罪!”
“呵呵,无妨,无妨。然而陈兄弟你既然方才忍不住感叹,想必你对番薯和番仔薯的区别一清二楚,请陈兄弟你移步船头,先为我等分说解惑一番!”
杨振初见这个陈书农的面儿,当然也希望对他进行考校一番,识别一下。
如果他真的有真才实学,那接下来杨振会毫不吝啬地给他一个高位,叫他全权掌管金海镇的种薯事业。
而如果他只是滥竽充数之辈,那接下来杨振就很麻烦了,恐怕就得亲自上阵,教自己人种薯了。
转眼间,陈书农上了船头,众人为他让开一条道路,让他来到了杨振的跟前。
陈书农方才听见杨振的话语,就知道杨振这是在考他,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
然而对此他并不反感,相反,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当众展示自己树立自己威望的机会。
虽然他年轻,但是他在陈氏门下已经超过十年了,对于番薯的种植,对番薯与其他薯类比如番仔薯的区别,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
而他之所以在陈经纶百般拒绝之后主动请缨跟随严省三他们前来金海镇,也是因为他想试一试番薯种植在辽东这样的北方地区到底行不行。
如果在关外的辽东金海镇都可以种植的话,那么关内的其他北方地区也就不在话下了。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他还年轻,他并不想一辈子到老都以教人种薯为业。
沈永忠、严省三、郭小武他们一行人前往拜访陈经纶开出的条件实在令他心动。
他的族叔陈经纶同样垂垂老矣,而且这些年依靠教人种薯,出售番薯种苗,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有点不思进取了。
可是他却不同,他还年轻,正盼望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他少年时读书不成,本已放弃了通过做官出人头地的梦想,但是杨振主动派人南下,礼聘懂得种薯之人,却又给他打开了一扇出人头地的大门。
也正因此,他才会在陈经纶百般拒绝之后冒着风险选择主动请缨,一来替陈氏挡了这个事情,二来也给了自己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
就这样,他带着陈氏门下同样有此打算的几个家仆佣工,加入了沈永忠、严省三他们北返的队伍。
“都督,朱薯与番仔薯虽然都是来自番邦,都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甚至它们的果实有些相似,但一个是可以凭借块茎育苗藤蔓剪枝迅速推广种植,而另一个却只能靠分切带有芽眼的果实种植。一旦搞错了,引种就没有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