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咱们讲和呢?”
仇震海陪同着杨振带了一队亲兵,登上临津江西岸的一处高地,一起向西北眺望,看见夜色中开城方向的满天火光,忍不住对杨振说道:
“都督与朝人所定之密约,一旦真的达成,咱们金海镇以后多了一处稳固的粮秣供应之地,实在是天大的好事。
“尤其是济州岛若果真借来,登莱等地的疙瘩瘟好转以后,咱们便多了一处安置移民的大地方。卑职虽没有亲自去过,但是当年在东江镇时,却也听人说起过那处大岛!”
“怎么,叔父你是担心张臣他们这次开京之行,反而会坏了达成密约的事情?”
仇震海说了一堆话,其中的主要主张,杨振很快就抓住了,但是他对仇震海的担心完全持相反的态度。
“呵呵,叔父的担心,是多余的。朝人什么脾气,我是清楚的。他们事大事了几百年了,从来都是吃硬不吃软的德行,其君其臣,尽是一些畏威而不怀德的白眼狼。
“这样的人,你跟他好话好说,他们反而蹬鼻子上脸。你把他们打疼打怕,他们反而会服服帖帖!
“不必同情这样的人。想当年万历朝鲜之役,打成尸山血海,劳师糜饷无数,帮助他们复国,可我大明从中得到了什么?我们这一次,就是收债来了!”
仇震海听了杨振的这番话,知道杨振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自己的通盘考虑,当下他只叹了口气,就再也不说什么了。
现在的他,已经认清了,杨振将来是要干大事业的,类似纵兵烧杀抢掠这样的事情,应当是能离多远就离多远。
一旦名声坏了,将来要想收拾天下人心可就难了。
而身为金海伯夫人仇碧涵的亲叔父,仇震海自认为对规劝杨振走正道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他也知道,侄女婿杨振的眼界手腕,绝不是他自己所能比拟的,因此当杨振主意已定的时候,他也就不再规劝了。
好在朝人也不是汉人,在李朝也不是在大明本土,杨振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松京开城府的大火,一直烧到了黎明前,火光方才黯淡下去。
而杨振、仇震海以及留守船队的大批船工桨手们,与前往开京去的队伍同样,全都是一夜没有合眼。
当天夜里未及子时,张臣与安应昌即带着人马走大路直抵开京城下,城上虽然有人值夜,但是并无多少守卫的人马。
张臣他们没怎么费劲就用爆破筒炸开了没有包铁的城门,然后三千人马一涌而入。
城中御营正兵早已征调一空,剩下的只有松京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