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3 / 6)

奏合乎民情,合朝廷教化之功,可从之。”

朱棣没有马上点头,又接连询问了胡广,杨士奇等人,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都认为在云南增设儒学是有益于社稷的大事,当准。

原本杨荣也该在随驾名单中,可惜运气不好,早前以父病为由从麻烦中脱身,开创永乐朝停薪留职的先例,不料想乌鸦嘴成真,小病成了大病,进而一病不起,杨侍读不得不上了丁忧的奏疏,为父结庐守孝。

但事有两面。

错过了随扈北巡的机会,却减弱了永乐帝对他的厌恶。他日起复,七成可能会升上两级。

胡广等人各抒己见时,孟一直保持沉默。不是他没有想法,恰恰是他想得更多,也更-深-入。

京城递送的奏疏中,永乐帝为何偏偏将陈敏言的奏请单提出来?若说没有其他意图,孟敢马上去和国公爷比武。

陈御史在奏疏中说,自洪武中,西南诸省设学校,教养生徒,令州县诸生习经义识教化。并令当地布政使司一如中原,逢三年开科取士。然西南之地远离京城,多以土人为官,创制学规隘陋,儒师校官学问肤浅,容止粗鄙,不称其职。能中举之人,凤毛麟角。

“臣请朝廷别选明礼仪,识经义,明行修之士入学授课,庶几教育有法。盖以宣扬教化,令土人识天子之明德。”

陈御史的上疏有理有据,合乎朝廷教化边民的基本政策,送到京城,未隔夜就发往行在处。

如果永乐帝不是刻意提出此事,孟还不会想太多。

想起杨铎提及西南事将了,再结合沈瑄的只言片语,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

西南,儒学?

天子削减平王俸禄,貌似就和他在贵州私设学校有关。

永乐帝对士大夫们的不满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肯定要爆发出来。陈敏言的上疏,八成就是个引子。

孟顿时一个激灵。

瞄一眼永乐帝,难怪国公爷和他说,西南的事不必操心了。永乐帝想收拾谁,即使是亲生儿子,也只能乖乖洗净脖子等着挨刀。

如果没猜错,他该怎么做?继续保持沉默,还是适时的递把刀子?

在场众人,好像都没意识到天子的根本意图。还是说,心中有了猜测却故意装傻?

在场之人,明面上都是皇帝的铁杆。永乐帝要向士大夫开刀,基本不会朝他们下手,或许还能借机解决几个对头。以这几位平日里的风,未必不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但似乎,夏元吉和杨士奇等人可以装糊涂,孟却不行。

比起明哲保身,不如爽快

最新小说: 东方不败 白莲花养成手册 带着Tom勇闯霍格沃茨 四合院:从腹黑傻柱开始 我的秘书是大神 修仙从地煞七十二术开始 我仙秦龙帝,被盘点十大祖龙曝光 修针 顾太太今天回家了吗 真欧皇以貌服人[综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