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气血充盈,运行通畅,反映在舌质上就是淡红的颜色。
潮润则说明舌体的津液充足,这得益于人体津液代谢的平衡,即脾胃运化水液正常,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等功能协调,共同维持着舌体的润泽。
舌苔的状况提示可能存在脾虚或水湿内停的潜在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近期饮食不节,如过食生冷、油腻食物,损伤脾胃,或因生活环境潮湿,外湿入侵人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所致。
另外脉象搏动次数较快,但力量不足。
数脉一般主热证,然而结合少力来看,并非实热证,而是虚热的表现。
这可能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亢,虚热内生,鼓动气血运行,故而脉象数而无力。
例如,过度劳累、久病伤阴等,都可能导致阴虚内热,出现这种脉象。
综合舌象与脉象,舌象中舌质淡红潮润、舌苔薄净,本是相对正常的表现,但舌边缘有齿痕,提示脾虚。
加上她高烧一月的症状。
如果按照一个成年人的情况来治的话,方言绝对会认为是邪盛导致的病症。
但是经过刚才和孩子家长的对话后,知道之前外公的大徒弟也是这么治的。
所以方言立马就排除了这个可能性。
转而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不能把它当做成年人的病症来看,应该结合小孩子稚阴稚阳的体质。
如果这样的话,方言脑海里立马就出现了另外一种判断。
那就是她是营虚不能内守,卫虚失于外护,营卫俱虚,阴阳失调。
这才是这孩子长期发烧之根本所在。
治病必先治其本,虽然这孩子长期高烧,但只是表现出来的假象,根本还是要从调和营卫入手,佐以益气潜阳,以防其阳越无制,卒至暴脱。
也就是说这个病治疗的重点在于扶正,根据小孩子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记载: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意思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人体阳气若不能致密,就无法固护阴气,导致阴液外泄,阴阳平衡被打破。
《黄帝内经》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将阳气比作天空中的太阳,形象地说明了阳气对生命的重要性,若阳气不能致密,外邪就容易乘虚而入,引发各种疾病。
也就是说如果人体的卫阳虚弱,那么肌肤腠理就无法致密坚实,津液就会向外泄漏,阳气也会随着阴液的流失而损耗。当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