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了,刘先生不是异食癖,只是在用民间偏方治疗自己的病而已。
方言对着方药中说道:
“刘先生术后脾虚导致水湿内停,表现为面黄肿,咱们中医灶心土(伏龙肝)性温味辛,可温中健脾、化湿止血,看来这马来红土可能也具有类似灶心土的药性,通过健脾增强运化功能,促进体内湿气代谢,从而减轻了水肿的情况。”
方药中点点头说道:
“嗯,中医认为“土能制水”,红土入中焦脾胃后,可能改善了脾虚湿困引起的浮肿,不过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说他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味新药,于是对着刘先生问道:
“刘先生,这个土能卖我一些吗?”
“我想带回去研究研究。”
刘先生说道:
“买就不必了,您拿去就行了,我手里还多着呢。”
方药中也没客气,当即感谢一声,直接就收了。
不过还是把里面的勺子拿了出来,还给了刘先生。
“拿着吧,拿着吧。”刘先生坚持不要。
非要把全套送出来。
最后方药中迫不得已收下。
接下来方言的号脉也结束了。
唇色及舌质淡,苔白滑。
这次摸到的脉象特别少见,叫芤(kou)脉。
简单来说,摸这种脉就像摸一根空心的葱,手指头轻轻搭上去,能明显感觉到脉搏在跳,可稍微用力往下按,中间就像空了一样,没啥力气,只有两边还能摸到一点跳动的感觉。
很多人容易把芤脉和另外两种脉象搞混。
一种叫是常见的浮脉,一种是不太常见的革脉。
浮脉也容易摸到,轻轻一搭就能感觉到跳动,但用力往下按,虽然跳得没那么明显,可还是实实在在有东西的,而且跳起来的幅度也不大。芤脉就不一样,不仅跳起来幅度大、手感软,用力按下去中间直接是空虚的。
还有一种革脉,摸起来感觉浮在表面,而且跳得特别有力,像按在绷紧的鼓皮上,不仅中间空空的,还感觉外表硬邦邦的。芤脉摸起来软软的,跟革脉完全是两码事。分辨这些脉象,得靠医生长期看病积累的经验,手感也得特别灵敏才行。
一般来说,要是一个人突然吐了很多血,或者大便带血、女性月经血量大到止不住,身体里的血一下子少了太多,就容易出现芤脉。
因为血液少了,血管里填不满,摸起来就会有这种空空的感觉。
而且血少了,身体里的“阴”虚了,阳气压不住到处乱窜,也会让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