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第三阶段,皮肤逐渐变为潮红,这是血管扩张、血流恢复所致。
发作一般从手指的指尖开始,逐渐向近端蔓延,可累及整个手指甚至手掌,严重时脚趾、鼻尖、耳垂等部位也会受累。
这基本上和谷先生说的能对上号了。
方言开始检查起谷芷兰的情况。
她手脚末端紫绀,而且摸起来冰凉冰凉的,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头上还有破溃后留下的疤痕。
“嘴巴张不开吗?”方言对着患者问道。
谷先生对着方言说道:
“芷兰的嘴只能张开很小一条缝,吃饭也只能够吃一些流食,我们在日本的时候,都是输液和流食一起来的,要不然她身体顶不住。”
方言说道:
“能张开一点也行,我看看舌头。”
谷芷兰听到后,有些小心翼翼的张开嘴,只露出能通过一根手指的缝隙。
“这就是最大的程度了?”方言问道。
谷芷兰又再次努力张大了一点,然后才点点头。
方言拿出电筒对着谷芷兰的嘴里照了下,看到舌苔薄白,舌质淡。
嘴里没有其他异味,又换了几个角度看了看,方言发现她口腔里好像有某种炎症,呈现白色。
不过嘴张不大,只能到这个程度了。
接下来方言关掉电筒,对着谷芷兰说道:
“好了,现在把手给我,我把一下脉。”
谷芷兰听话的照做,然后左右两只手切脉后,方言发现是脉沉细。
西医里面的系统性硬化症,其实就是硬皮病。
西医诊断的系统性硬化症,在中医属“皮痹”范畴,与《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的论述高度吻合。
患者皮肤硬化、张口困难,符合《金匮要略》“肌肤甲错”的痰瘀互结特征。
这个病方言在萧承志给他的笔记里见过,那本笔记写的是萧承志在广州遇到的疑难怪病,上面不仅有他治疗的手段,还有师父邓铁涛给出的意见。
其中第一页,就是写的1974年4月,他们在广州治疗一位48岁,姓熊的患者的硬皮病,里面有萧承志第一次开的药方,还有复诊的时候邓铁涛修改后开的药方。
其中邓铁涛解释硬皮病的机理,里面的内容写得非常详细。(见587章)
从邓铁涛的分类来看,对于谷芷兰的病症,其实也不能算是系统性硬化症,应该叫弥漫性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症。
因为明显是从四肢远端开始,逐渐累及近端皮肤和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