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儒学一脉官吏。
属官,也称首领官,州县两级官员是吏目和典史。
明朝前期,首领官掌管文书,算是幕职,等到中后期,职责发生变化,像典史,就以掌司奸盗、察狱囚为主,负责巡捕之事。
但安州赵吏目是知州心腹,仍然主管六房、承发房和架阁库。
至于佐贰官,州是同知、判官,县是县丞、主簿,无定员。
判官是从七品,协助同知分管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
赵知来回忆着相关信息,为方便理解,就将安州类比现代县级市。
如果说黄晃是派出所所长,那赵知来相当于政府办公室主任,而邹判官也就是一个分管副市/长。
毕竟古今官职体系很大不同,他只能做一个大致的类比。
但不管怎么说,一个心腹主任完全可以不鸟副市/长,只是如今知州大人已经殉难,赵知来少了靠山。
现在,邹判官是安州名义上的最高官员,赵知来要受到对方的节制。
所以要弄清楚对方试探的意思。
真是试探?还是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如果邹判官出手狠辣,不管官场规则,果断命人将他砍了,再按上罪名,那一切就都晚了。
突然,赵知来冒出一个念头,何不抢先将其砍杀?
或者诱骗判官进入光晕……
只是经过反复思索,又觉得不妥,但说不出不妥的原因。
赵知来推测,判官已在安州露面,如若就此失踪,引起上面关注,必会大动干戈,可还找不到人,就犯了官场大忌,朝廷就不会罢休,所以不妥。
同样的道理,判官也不会砍他,再说,要想砍,就不会试探黄晃,直接出手即可。
既然如此,那对方藏着什么目的?于是赵知来征询意见。
“两位可知判官有何计较?”
薛秀才皱着眉头,斟酌一下,缓慢地开口说道:“老爷,学生或可猜出几分意思。”
“哦?”赵知来侧耳倾听,“那本官就悉听薛秀才高见。”
“不敢!不敢!”薛秀才嘴上很谦虚,“老爷当前,学生岂敢卖弄,浅见而已。”
随即又摆出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
“对方行试探之名,实则是罗列罪名,潜藏诡计。”
“有何说道?”
“前面倒看不出其用心,但后来一事显露其真实目的。”
“哦?何事败露?”
“对方急于调走黄大人让其想法昭然若揭。”
“调黄巡司布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