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被限制,连道法都不能施展了。”说话的是三人中余下的另一位,他五官棱角分明,眉宇间有些阴骘,是赵玄诚的亲传弟子魏先。
魏先手掐法诀,配合着步伐,却连一个简单的南明离火术都未能放出。
“我来试试。”姒飞臣并指如剑,要驱动背后红木剑匣中的流云剑,但念头感应之下,往日与他心神相连的本命飞剑却如同一柄死物。
“怎么会?!”
若本命飞剑与自身感应断绝,不光意味着修为倒退,甚至毕生都难以再入蕴灵境。眼看夺嫡之争业已失败,他仗着飞流宗大弟子的身份,还能让姒景陈投鼠忌器就算登上王位也不能动他,但他若连修为都保不住了,便当真没了半点立身之本。
心中如坠冰窟,姒飞臣脸色微变。
“切莫慌张。”魏先摇摇头,“此乃云庭真人开辟的小世界,想必是真人故意压制我等修为,看来这一回要考验的也无关于修为。”
魏先正掬起一捧海水,闭目沉思。
片刻后,他说道:“此中蕴含的文字便是三千道经。”
那海水竟动了起来,化作一个蝌蚪大小的墨字环绕他身边。
姒飞臣、杨殿见状,便也捧起海水。
无数经文出现于意识当中,都来自于他们往日曾学过的道经。
三千道经相传是无数年前,道门仍一统神洲时,天下道门合力编纂,其中蕴含大道至理,若能尽皆明了,便可立地成仙,御风逍遥,无所待也。
三千道经并非秘密,广传于世,大宗弟子自幼便要择其中《黄庭》《南华》《洞玄》等数十部背诵下来。不过大多弟子纵使能倒背如流,其实对其中艰涩幽微的道理也不甚明白,只是死记硬背罢了。
道经之中便包含大道,只是却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有修行人将自己在道经之中领悟的道总结归纳,以显而易见,有迹可循,可以口述言传的文字记载下来,便是修行法门。
姒飞臣脑中闪过诸多字句,三千道经他还没能全部读过,但也读过百部了,其中时常掠过他往日背诵过的句子,本以为自己应当对其中含义耳熟能详,但那些看似熟悉的字据在脑中掠过时,却变得有些似是而非。
原来这其中有许多意义他只是从师长口中问得,以为自己知晓了其中含义,其实却是半知不解。
无数字句掠过,姒飞臣不由有些茫然,睁眼看着眼前汪洋墨海,心中不可避免生出退却之意。
他近二十年修行,竟还不能理解这道海之中一滴水所蕴含的道理,谈何渡海。
甚至于心神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