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灯泡的光芒再次照耀四方。
“唰!唰!唰……”数不胜数的破空声传来。
光芒过后。
案几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光团。
光团之上,带着历法的名字与价值点数。
太初历:两百四十三气运值。
…
大明历:四百三十二气运值。
…
麟德历:三百一十二气运值。
…
紫金历:五百六十七气运值。
与此同时,大脑中又收到了一部分信息。
“符合要求的历法共计五十三部,是否筛选?”
司匡黑着脸,看着自己刚刚兑换的那一丁点气运值,又瞅了瞅紫金历,气的腮帮子都鼓起来了。
战国诸子传了几代的手书,竟然都没半部历法值钱。
天理何在?
“怎么历法这么贵?”
“历法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农业生产宝藏的钥匙。”
“真的假的?你别诓我!”
那个信息未曾回答,而是重新询问,“请问,是否筛选?”
“筛!把我兑换不起的,通通删除!”
“嗡!”
白光依旧。
“唰!唰!唰!”
司匡重新睁开眼睛。
盯着案几。
筛选之后,案几上只剩下了四部历法。
太初历:两百四十三气运值。
应天历:一百一十八气运值。
授时历:两百八十气运值。
时宪历:两百八十气运值。
司匡盯着光团,沉声问道:“能介绍一下这四部历法吗?”
信息传来,“只能提供制定者的姓名以及部分成就。”
“也好!”
“嗡!”
光团一字排开。
原本名称与气运值之上,多了一排姓名,以及一个“”。
“”里面,包含着备注。
·
太初历:落下闳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
应天历:王处讷
(夜为五更,更分五点。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更点之法自此始。)
·
授时历:许衡、郭守敬、王恂
(以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仅差秒,)
·
时宪历: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汤若望
(农历/阴历)
·
司匡趴在案几上,阅读着历法上的注释。
刚打上第一眼,就失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