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林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六朝汉臣 > 第九十七章:堂上何人,冲撞本官?

第九十七章:堂上何人,冲撞本官?(3 / 4)

朱庆来、牛锡介等人脸上的血色退得无影无踪,苍白之色,席卷而来。

一时间,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唯有高武,仗着诸侯王、父亲撑腰,还能强行与之一辩。

“汝这小儿,休得在此巧言令色!”高武抻着脖子,努力争辩,“吾能率先上台,乃百姓爱戴、礼让的结果。”

“若非汝对吾干扰,吾岂能愤怒?吾不知晓孔公身份,冲撞乃无心之举。而汝知晓司马郎中身份,却依旧行辱骂之言。”

“普通人辱骂郎中,该当何罪?流刑?徒刑?”

“今日,该认罪的,是你!非我!”

“看来辱骂这个帽子,吾是摘不掉了呀。”司匡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就事论事而已,为何成了辱骂?”

高武讥讽道:“呵?就事论事?听这话,莫非你有更好的赋?”

“算是吧。”司匡瞥了一眼,并未在意,淡淡的回答。

“一派胡言!汝敢吟否?”

“敢!”司匡冷声。

“贤弟,别冲动。”孔武面色凝重,“此事不可轻易答应,搞不好,会身败名裂的。”

自贾谊死后,大汉赋之,就是司马相如。

这可不像对付百家诸生似的。

百家诸生,只是年青一代的佼佼者,尚未触及到顶端的知识,尚未接触到那圣人才能理解的领域。

司马相如,称为大汉活着的赋圣,绝不为过。

虽然司匡新文体频出,但,赋和新生的事物,并不一样。

辞藻华丽,蕴含道理,才是精髓。

“子威莫慌!”司匡挥挥手,阻断了劝阻。

如今汉赋仅仅是形成时期,虽然司马相如有成熟之称,但仅仅是起点罢了。

后世很多赋的内容,不比其文章差。

本来诗歌是诗歌,辞赋是辞赋,这两个文体各自发展,互不干涉。

但,凡事没有绝对,在发展之后,会出现例外。

六朝以后,诗赋之间形成了平行发展又相互渗透的局面。

一方面辞赋在不断地诗化;另一方面,诗也在逐渐赋化。

这一态势一直持续到初唐,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

吟诵的文章,需要华丽,还要蕴含哲理。

《滕王阁序》显然不适合今日的场面。

《咏鹅》更不用说了。

幸亏大学的语文课上,老师讲过一篇比较精彩的文章。

有此文在,今日不愁。

司匡看了一眼高武,又瞥了邱汉

最新小说: 猎宋 我的姑姑马皇后 萧煜 大夏国秦云萧淑妃 大秦:血肉苦弱,助祖龙机械飞升 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 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嘉靖有个好圣孙 岳麓书院浪漫史 六朝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