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天里干什么,老祖宗早就已经安排好了。
而所谓的年味,也是从这些风俗习惯中散发而出。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是传统的风俗习惯,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好多人家已经不按照这个顺序来了,也没有了那么多的讲究。
沈梦露也跟着孙洋家体验了一会,什么叫做过年。
往年在京城,也没有这些说法,基本上都是面前出去买点东西就行了。
转眼之间就到了年三十。
“叔叔,上边歪了,往左一点。”
“往右一点,对,好嘞。”
沈梦露正跟着孙启明往门上贴对联。
当然还是由我们的孙大书法家亲手书写的。
这事你要是不让他来,他都能和你急眼。
“龙行天下留尊迹”
“蛇领年头报早春”几个铁画银钩的大字跃然纸上。
“露露,把这副给我贴咱们门上去。”
孙洋看着这副对联,神色中充满了浓浓的得意。
这个时候要是史玉良在就该开口说点什么了吧,这小姑娘一点情趣没有。
孙洋看着沈梦露拿了对联就走,一句话都没有夸自己,心里无比的想念史玉良。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
年的意味更加的明显了,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就是有什么烦心的事。
这个时候也会选择放下,先过年再说。
当然也有的人放不下,准备趁着过年的气氛,半点事情。
比如说,一身民工打扮,刚回到家里的三姑父于爱国。
“回来了,快赶紧洗洗,看你这一身,”
三姑孙梅满脸的心疼。
“行了,先别洗了,那祖宗回来了,我跟姐夫商量好了,今年过年去探探那祖宗的口风,看看还得干多久能完,这都两年了啊!”
于爱国黑了,瘦了,两年了,整天游手好闲的他,在工地整整的干了两年。
其实本来孙洋是计划让他们干一年就算了,但是没有想到后来因为老妈的病,就出国了。
这一走就是两年啊,于爱国也想过不干,但是不说其他的,就是那帮小混混整天的盯着啊。
只要一出工地的大门,于爱国觉得心里都不安稳。
龙强对于孙洋交代的事可不敢不放在心上,再说也不是什么大事。
派人轮流去盯着点就行,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