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南卷,我等焉能登此金榜?”
长安城的百姓也津津乐道:“听说了吗?状元郎才十八岁!”
“那个孙定方,听说家里是种地的!”
“沈文秀,他爹是修河堤的!啧啧,真给咱老百姓长脸!”
贾谊、孙定方、沈文秀等新科进士,身披红绸,跨马游街。
所过之处,百姓夹道欢呼,鲜花如雨。
这前所未有的盛况,不仅是对个人功名的庆贺,更是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科举梦想成真的集体狂欢!
无数乡野孩童,听着金榜题名的故事,眼中燃起了读书的希望之火;无数农家小院,开始传出稚嫩的读书声。
刘盈的名字,与“科举”、“公平”、“希望”紧紧联系在一起,被天下寒士和百姓发自内心地称颂。
只是随着第一次科举的完美举办,刘盈却并未让年轻的皇帝志得意满。
宣室殿内,刘盈召集心腹重臣。
“诸位爱卿,科举虽然成功了,但咱们也要未雨绸缪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