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上都能够成为一片非常优秀的论文。
迫不及待地他翻开了论文的正文。
第一章的内容,其实就是介绍了一下古代军事理论的发展历程。这种东西不论是丁教授,还是周瑾,其实并不感兴趣。
所以草草翻过,两人最终将目光聚焦到了第二章,也就是第一部分真正的核心。
这章的第一个小节,叫做“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虽然是一句古文,但丁教授却很容易弄明白。唯一让他不解的是,这句话到底出自哪里,自己曾经读过的古代文献,不记得有这样一句话。
“周瑾,你上网查查,这句话到底出自哪里。”
丁教授开口,心里一惊迫不及待想要弄清楚内心的疑惑。
同样困惑的周瑾,迅速在电脑上打出这一句话,然后进行了搜索。
让两人震惊的是,网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句话。
难道,这是沈耘自己总结出来的?丁教授有种不敢相信的揣测。就他所知,学院所有的古代军事典籍,在网上都能够找到电子版。
带着这样的疑惑,丁教授和周瑾继续往下看。
“所以古代战争,基本上以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为纲,通过对比双方的基本条件,就可以判断一场战争的胜负。所谓道……”
一节“计篇”,沈耘就足足书写了三张a4纸的内容。即便如此,丁教授依旧觉得没有半分赘述,通篇连他都不忍修改任何一个字。
紧随其后的“作战篇”,沈耘所表述的兵贵神速,速战速决,以战养战等思想,更是让两人读的酣畅淋漓。
正如沈耘在摘要中所言,有些军事思想,是具有普适价值的。作战篇的表露的思想,正是这个样子。
意犹未尽的师生两人,继续往下翻的时候,却发现之后的全都是一些结合这两篇分析的战例。
虽然读起来也有不少引人赞叹的地方,可是终究没有前文那么惊艳了。
合起沈耘的论文,丁教授长叹一声:“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到这儿就结束了呢。这个沈耘,当真是了不得,后生可畏啊。”
“教授,那沈耘的进度,算不算通过了?”
如果按照目录计算,沈耘的论文别说三分之一了,就连六分之一都没有完成。
但是如果算上目录这个本身就具备相当重要作用的东西,那沈耘到底完成了几分,就值得商榷了。
听到周瑾的询问,丁教授直接点头:“能够在两个月之内,做出这样的框架,还写出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