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成本、训练、装备规模等等。
一支线膛枪的成本可能有二到三支滑膛枪的价格,而且由于膛线的原因,那些残渣不容易清理、枪支的寿命也短于滑膛枪管,射速奇慢。
同样的价格装备的军队线膛枪单位时间内人均发射一颗子弹而滑膛枪却可以达到9颗!
所以,他暂时不能上马这个线膛枪工程,尽管他有宋子强留给他的拉膛线的刀具。
滑膛枪对于枪管的要求可以说非常低,只要不炸膛。能够将子弹发射出去,这就够了,问题就是这样简单,要速度就没有办法追求精度,完全是依靠火力密度堆砌命中率。
就火绳枪社团的那个射程,张国安可以用手枪枪枪射中目标。
还有一点,线膛枪要求子弹和枪管紧密配合度要高。
前装枪时代,线膛枪弹丸如果还是次口径的就不会嵌入膛线不会产生旋转。也就失去了膛线的意义。
但是弹丸太大的话就没办法装入枪膛,只能是使弹丸的尺寸合乎口径或者略微大于枪口径。但是还不能影响装填进去,因此线膛枪对于弹丸的精度要求比滑膛枪要高的多。
米尼枪弹就很特别了,它的尾部是u字形,完全是靠尾部在发射药推动下的扩张来嵌入膛线,形成螺旋飞行!
因此它可以以次口径的形式装进去,射程可以达到八百米。五百米内可以实现精准射击。
真是好啊!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米尼枪弹尾部的扩张量是多少。
《步枪史》里面提到使用木塞辅助扩张的米尼弹的恩菲尔德步枪的游隙是英寸,也就是子弹在枪管中心轴线半径方向的扩张不超过。
但是在那个时空时,欧洲在机加工行业上,已经采用冲压技术加工子弹。他们可以保证单纯的子弹误差小于英寸,而且当时的测量精度是万分之一英寸。
这还是在当时的工厂里面大规模量产时枪管的加工精度。
如果大宋工匠以手工业条件下生产这样精度的枪支能否实现呢?
张国安心里明白,肯定行,但是,绝对不会大量生产,大宋工匠能生产出来和大量生产出来是两码事。
想要量产必须解决一个关键性问题:精度!
张国安可以断定,就算他有游标卡尺,就算他有足够数量的技术高明的大宋工匠,他们生产出来的枪管口径参数都会有其独特性,也就是说每个工匠生产的枪管参数都是“各具特色”,每支枪都必须对应单独的子弹参数。
这时,张国安想起宋子强对自己说的话来了。
宋子强当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