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自此,孔氏家族再度兴盛繁荣起来。于是,后世称颂孔仁玉为“中兴祖”,并在他死后,孔府为他建立了一座祠堂,叫做“报本堂”,以纪念他歼灭叛徒,重振祖业的高功重德。
曲阜的孔氏家族都是孔仁玉的后代。自此,孔姓才有“内孔”与“外孔”之分。孔子后裔为“内孔”,而孔末的后裔就是“外孔”。
孔末的子孙分布在曲阜的小薛社、张扬社、东忠社、西忠社和西隅社等地,鞑靼人来了后把他们改编为里甲,化为民籍。
但是,所谓的内孔与外孔是孔氏家族史上纠纷最多的矛盾焦点问题。
每逢孔氏家族进行修订家谱时,都要对外孔进行批判和讨伐。
同时,孔末的后人则不承认自己是外孔,而且还不断发生有奴仆跟着孔家也姓孔,同时冒充孔氏家族的人的事情有一棵大树好乘凉的便宜,人人都要占的。
这种斗争每个朝代都有,有时甚至出现了对簿公堂和家族血杀的悲剧。
在大宋的整个时期,战火纷扰,使孔氏家族四处分离。
当金国占据了中原地区的时候,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遂于建炎二年,就是1128年,随康王赵构南渡,定居浙江衢州,四传至孔洙,都先后保留了衍圣公的封号,他们的后代代代相沿袭,子孙繁衍。
这一分支就被后人称为“孔氏南宗”。
金国侵入中原地区,建立了伪齐刘豫政权,刘豫于阜昌二年,1131年,封留守在曲阜的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之子孔藩为衍圣公,由他来主持曲阜孔庙的祭祀仪式。
这从而使曲阜孔府祭祀先圣的香火依旧在古柏翠树见缭绕不绝,他们就是孔氏北宗。
其后,鞑靼强盗集团兴起,他们又占领了曲阜,另封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用为世袭衍圣公。
然后又在公元1226年改封孔元用的儿子孔之全为“衍圣公”。
这样就形成另外的一宗,于是出现了三位衍圣公并存的局面。
事实上,可以看见,孔氏家族虽然如同这个民族一样屡遭磨难,但是还能依然存留而仍旧辉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真的非常擅于与胜利者合作这是一个榜样,证明了实用主义的伟大。
只要先活下来,你就可以教育别人了我能活下来,还活的挺好,你为啥就行呢?!
当你改变不了这个社会时,你先改变自己嘛
三位衍圣公并存的局面造成了整个儒家一段时期内的混乱,同时,他们颠沛流离的迁徒,也造成了一些孔氏家族成员或是自称是孔氏家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