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之师,虽仍然不是白江军之敌,但城外还有十万川河军,白江军与川河军皆是十万兵力,仅靠川河军难以平叛,但若能调动天策军,两军合兵一处,定可诛剿叛逆!”
张玉武开口的很突然,而且是一口气说完的这段话的。
女帝看向张玉武,而后便将奏折合起来,威严道:“白江军虽兵多将广,但有川河军守于京师之外,白江军并无滋扰京师之能,而其虽是叛军,但也是我东乾子民,对其,不可一味总想着剿灭,若能劝其归降,方为上策……张爱卿所奏之事,留中吧。”
所谓留中,就是留中不发,暂时向放在皇帝这儿,不交议也不批答。
女帝是话说的很清楚,她想要将其白江军劝降,此为上策,如果这条路走不通的话,再考虑张玉武的提议。
张玉武也没再说什么,便退了回去。
这家伙似乎是出来走过场的。
而在其之后,又有多个臣子跳出来奏本,似乎都是来走过场的,他们所奏之事,要么是关于赈灾的,关于流民的,要么就是关于哪里哪里有小规模的流民造反,已经被镇压了,等等事。
就这样,足足过了大半个时辰。
女帝显得非常疲惫,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
也不知道吴绪宽是不是故意这样安排的。
“禀圣上,微臣有本启奏!”又一大臣从队列中走出来,铿锵有力的道。
此人满头白发,身材高瘦,穿的颇为“朴素”,那官服都是有些破旧的,看他那模样,那神情,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清官!
他便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陆炼!
女帝都懒得说话了,对周安示意了一下。
周安又小跑下去,拿了陆炼手中的奏折,又小跑了回去,在这大殿上是不能跑的,那是失仪,周安偏偏就小跑,很是引人注目。
女帝拿了周安递过来的奏折,才打开看,便听陆炼开口了。
“圣上,微臣要弹劾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康隆基!”陆炼中气十足的高声道。
大殿上骤然静的落针可闻。
康隆基面无表情,神情毫无波澜,好似陆炼说的不是他一样。
女帝看着奏折,那奏折上写都是康隆基的罪状。
他足足给康隆基列出了三十多条罪状。
写的都文绉绉的,没点学识还真看不懂。
“继续说。”女帝看着奏折,很平静的道。
“启禀圣上,康隆基幼时便净身入宫,距今已超九十年,而其任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已有八十年,身为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