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的菜田边上,站了两个带着草帽的男人,和一个打伞的女人。
“菜心亩产1500斤还是稳的。”
针对产量的问题,不用陈家志解释,两人也信了七七八八。
黄建远打量着菜田,笑道:“就这模样,你就是说亩产2000斤我也信。”
陈家志摇了摇头:“2000斤不可能,土壤基础条件差了点。”
大菜场和小农户的管理完全不一样,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
尤其是当下全依靠人力,每一道工序,200个菜工参与可能就有200种不同的效果。
而且这还是供港基地,一般来说,要求都会更严格,亩产1000斤才是当下常态。
而陈家志应该能让江心菜场达到亩产1500斤以上的水准。
其原因一是菜田布局,二是覆膜,三是人员分组化管理……是多种管理结合起来的成效。
与之相比,东乡菜场就做得更好了。
这一茬菜,菜心如果不能做到亩产2000斤以上,敖德海的管理就是不合格的。
2500斤以上才算优秀,2800以上看运气。
因为基础设施好上许多。
土壤还有发酵猪粪的持续肥力,又补施了一次花生麸。
设施上也比江心菜场更完善,小拱棚、遮阳网、防虫网、薄膜
面积更小,方便管理,还有更为熟练的菜工。
看了菜田,陈家志又把两人带回了他简陋的办公室。
打开风扇,让两人先坐,而他拿了两个搪瓷杯清洗了下,又沏了两杯茶,才坐下。
“徐总,黄总,喝茶,条件有点差,还请不要嫌弃。”
“哈哈哈,徐总,陈场长搁这点我们呢~”
徐闻香接过搪瓷杯,喝了一口,笑了笑:“等忙完国庆节,我给陈场长送一套茶几过来。”
陈家志喝了口茶,试探道:“看来两位老总销路谈得还不错。”
“唉~”
黄建远突然叹了口气,说:“有点惭愧,辜负了陈场长的期盼。”
陈家志皱了皱眉,来回打量着两人。
徐闻香穿着一条修长的裤子,双腿并拢,从桌子上拿了搪瓷杯假装喝茶。
“怎么回事,你们的渠道呢?”
徐闻香说:“卖肯定卖得出去,只是菜价没达到预期,问了几家,报价都在1.2~1.3元/斤。”
黄建远:“从产量上来看,按现在的价格算也有100多万毛收入,扣除各种支出,至少这一茬菜还是大赚的,毕竟成本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