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对天下人的不负责。”
“陛下圣明~”
李承乾的话语刚刚出口,诸如魏征、孔颖达之流就快速的朝着李承乾行礼:
显然,这个举措更加符合他们心中的想法。
“陛下,如此一来恐……”
“长孙大人莫要着急。”
朝堂之上,李承乾自然不会以‘舅舅’称呼长孙无忌。
一脸淡定的挥了挥手,李承乾继续说道:
“天灾将至,只有早些让百姓们做准备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件事是不容置疑的。”
稍微停顿一下,李承乾这才再次开口:
“至于诸位所担心的动乱,其实只是一些小问题罢了。”
“此事重大,还请陛下莫要小觑。”
听到李承乾的话语,第一个开口反驳的居然是魏征。
他虽然希望李承乾能够让天下百姓早做准备,但并不代表着他就不清楚如此一来会带来的弊端:
也正是因此,所以他不希望李承乾在这种事情上过于大意。
“在诸位看来,一旦将旱灾之事告诉百姓,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当然是人心惶惶、粮价上涨,甚至会有人借机攻伐朝廷!”
为什么每次有天灾降世,都会有皇帝搞一些祭天运动甚至是直接写罪己诏?
因为百姓们会将天灾的降临与‘皇帝失德’联系在一起……
“那么在诸位看来,我大唐需要担心这些吗?”
随着李承乾的话语出口,魏征等人的脸色不由得变得古怪了起来。
人心惶惶暂且不提,粮价上涨和有心人搞小动作大多数都与商人和世家逃不开关系。
但是现在呢?
天下商人尽入商会,世家更是早就成了李承乾手中的兵刃,好像最大的祸患已经被解决掉了啊!
没有了世家和一些大商人搞事情,其他的一些小渣渣对于朝廷来说不过是一些弹指可灭的问题罢了。
“不想我大唐已经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倒是臣等短见了。”
苦笑一下,魏征的脸上露出感慨之色:
回想一下贞观时期遇到天灾时的样子,再看看现在……不敢想啊不敢想。
“既然诸卿已经想明白了,那么就为此事定一个章程吧?”
见到众人从牛角尖里面钻了出来,李承乾的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这些聪明人处理吧。
实际上并非魏征等人才智不足,只是因为他们一时半会儿没有转过弯:
毕竟大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