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他就想到了其他人的举动:
“此事一出,恐怕朝廷立刻会受到大多数读书人的攻伐。”
狄秧的心中还是很清楚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样一心为民,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着黄兄的智慧:
正是因此,所以此次的改革必然会受到不知道多少人的排斥与抵触。
“自古以来,改革总是会引起无数人的反对。”
相比较狄秧的焦急,黄姓书生反而显得淡定了不少:
“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与其浪费时间去搞所谓的‘徐徐而图之’,还不如快刀斩乱麻。”
稍微停顿一下,黄姓书生这才继续开口:
“只要改革完成,其他的损失就能在很快的时间里弥补回来,想必朝中诸公也是这么想的。”
“嘶~”
大大的吸了一口气,狄秧的脸上露出敬佩之色:
“枉狄某以前还自认为才能不下于黄兄,直至今日,方知往日之可笑啊。”
“狄兄不必如此。”
快速的摇了摇头,黄姓书生倒是没有因为好友的夸奖而感到骄傲:
“黄菡只是在大局观上稍微比常人优胜一点,相比较狄兄在细节上的处理,我还有着很大的不足。”
“哈哈哈,你我二人就不必继续相互吹捧了。”
谈论到自己擅长的方面,狄秧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伴随着一阵大笑,狄秧的神情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
“我有黄兄开导,但其他人可未必能有这么好的机缘,所以这次我们必须做些什么。”
目光从黄菡的脸上扫过,狄秧突然眼神一亮:
“黄兄,此次必然有人会前往朝中讨要说法,不如我们去阻拦他们吧?”
“哎~”
尽管对狄秧的性格已经很了解了,但黄菡还是忍不住叹一口气:
“狄兄这又是何必呢?”
狄秧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但实际上不管是他还是黄菡都知道: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被劝解的。
毕竟此次改革虽然对朝廷和百姓有利,但同样真真切切的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
即使朝廷已经为不愿意接受改革的书生设立了‘诗书部’,但这显然不足以满足他们。
“那又如何?”
学着黄菡之前的表情露出了一丝笑容,狄秧的身上居然散发出了几分骄傲之色:
“有人不能劝,那自然就有人能劝,哪怕只能劝回来一个人,我们也算是为朝堂献上了一分力量不是吗?”
“既如此,那黄某就只能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