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也不仅仅只是打退蜀中,不,应该说新宋。他不仅仅只是想打退新宋和大理的军队而已。
段麒麟始终对大宋虎视眈眈,连施诡计,这已经让得他的耐心接近于极限。
要拼,便拼就是了。
赵洞庭现在也想明白了。
最多拼过以后大宋国力再倒退个数年甚至十余年,而以他的治国方略,却完全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得大宋重复繁华。
他有这样的底气。
若要比如何发展、兴盛国家,他自问这个年代无人要比他更为精通。毕竟他脑海里有着现代化的知识。
“河琮……”
赵洞庭停笔以后,习惯性喊出朱河琮的名字。
但没人应答。
他抬头,这才想起朱河琮和朱海望已经往邕州去了。轻轻叹息,对旁侧李公公道:“将这封政令签发下去。”
李公公躬身接过圣旨,走出御书房。
赵洞庭挠着自己的脑袋,低声自语,“七大守备军区共补充七万人,也不知道够不够……”
但这,该已经是大宋国力现在能够承受的极限。再扩充兵员,便会对民生都造成不小的影响。
又过十余天,到三月末。
春风和煦。
在新宋军队和大理军队还没有赶到大宋边疆之时,越李朝这只扮演打秋风角色的五万大军倒是已经到得广南西路境内。
他们果真没有出乎赵洞庭的意料,没有往西北方向进宫特磨道,而是直接向邕州境内进军。
而这个时候,在静江府收到赵洞庭飞鸽传信的柳弘屹率领大军还并未赶到邕州境内。才到宜州。
朱河琮、朱海望等人倒是已经到得邕州城内。
可邕州城,此时却仅仅只有守军两千人。
论大宋国境线,横山寨、邕州乃至特磨道、自杞沿线这和越李朝、大理接壤的几处,无疑是防御最为薄弱的。
皆是因为,这里盘踞着太多的少数民族。而这些民族,始终都没有真正投靠大宋朝廷。
这从上次赵昺造反时,能够拉拢那么多首领就看得出来。
虽然那次张珏兵锋披靡,打得诸多部族都不敢抬头。但在他撤军以后,这些部族仍是我行我素。
他们过惯这种天高皇帝远的日子了,赵洞庭的很多种政策都根本没能在这里得以实施,也就没法取得太多百姓的支持。
现在的邕州境内还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大宋新派的邕州知州能够在邕州之乱过去之后仅仅半年有余的时间里让得守军数量达到两千,没有被那些部族首领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