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那么早,哪来后面那么多事……”“
“当年,你爹豁出去了性命,才换来了山里这些年的安宁,你爹不让你找那东西报仇,可没说不让你后人报仇……”
陈敬之深吸了一口气,站在风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小阳这孩子,我看是挺不错,你看他回来才多久,平了山里多少事,他应该是有些奇遇的,也许,有些事情,你也该给他讲讲了……”
“再等等吧,他这次进山,奔着那株何首乌去的,如果他能把那株何首乌解决了,再说吧……”
……
风太大,也不知道两人在说些什么。
——
山顶,蛤蟆石。
陈阳来的时候,秦州已经坐在蛤蟆石上等着他了。
“就你一个人?”
陈阳有些诧异,他居然是一个人来的,连个其他的帮手都不带的么?
秦州纵身一跃,从三米多高的石头上跳了下来。
一大把年纪了,也不怕摔死。
“其他人带着也是累赘。”
秦州手里提着他那根烟杆,背上还背了个鼓鼓囊囊的大背包,这么高跳下来,跟个没事人一样。
陈阳也不在意,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往深山的山口走去。
不一会儿,来到了那片茅草丛。
秦州走上前,扯来几根茅草,挽了个捆山结。
“有什么意义?”
陈阳见了,只是摇了摇头。
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老赶山人那一套,还有几个人认得你这玩意儿?
秦州却是不以为意,“习惯了,改不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真正的赶山人,已经不多见了,有些古老的东西,也失去了传承,但作为他们这一代的人,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还是要恪守的。
捆山结,便是告诉后来者,我已经入山行事,若是懂规矩,就别跟进来凑热闹了。
同时也是告知山灵,我要进山,无意冒犯。
说到底,更多的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早些年,条件艰苦,赶山是一种常态,同时,山里也有各种危险,人们为了求个好彩,而形成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操作。
绑好捆山结,两人便穿过茅草丛,进入了深山。
这条路,陈阳来过几次,已经熟了。
一老一少,一前一后的走着,秦州走在前面,陈阳走在后面。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林子里,只有那时不时响起的鸟叫和远处不绝的蝉鸣,脚踩在厚厚的枯叶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气氛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