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简配之后,把底层炮窗封闭,抗沉性能增加,在蹭一下北大西洋环流,足够在三个月内到达美洲。
而且一般稳定航线,二十四门火炮也足够威慑海盗,处理绝大多数问题。
如果是热点地区,则增加火炮数量,若是有敌对国家,则完全可以派出炮舰,甚至战列舰。
也就是说护卫舰的主要任务就是护卫航线,驱赶海盗等等。
朱慈烺更关心造价问题:“护卫舰造价几何?”
管事的递上造价单:“若是单舰生产,整船需要八万两白银。
若是生产十艘以上应该能降低到七万八千两以下,若是一百艘,则仅仅需要不到七万两。
若是建造的更多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当然若是火炮等物单价降低之后,整条船还有降价空间。”
所谓的节省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只有大规模制造才会降低造价,大规模制造,分工更加细化,更有利于集中生产。
分工细化,模具不用反复修改,又能降低陈本,大规模建造积累经验之后,又能降低工时。
若此才有造的越多越便宜,这也正是工业化生产的优势所在。
例如崇祯十年式二等战列舰,若是一口气建造十条,那么成本绝对能降低到九十万两以下,若是建造一百条,搞不好八十多万两银子就能拿下。
现在火炮制造工艺还在改进,以后若是机械化工业化生产火炮,各种木料成本再降低,造船厂增加,造船从业人员增多。
也就是后世说的所谓产业集群效应,到时候最终崇祯十年式二等战列舰的造价降到六十万以下都有可能。
显然朱慈烺没有那么多钱大规模建造,一年两艘,占据预算两百两,再来十条崇祯九年式,又是四百多万两。
这些就是目前的造舰资金了,还好一百多艘崇祯八年式的钱已经从许可证收入划拨了。
就算如此一年造舰六百万,再来点护卫舰,剩下的海军还要训练,还要开军饷,还要航行补给这些花费,绝对超过一千万两白银。
朱慈烺研究护卫舰的目的就是协助崇祯八年式,炮舰的定位是区域主力舰,也就是在一片海域中的霸主。
例如南海海域,大明在该地区部署的炮舰要足够压制一国海军不敢妄动。
越南加上占城,还有欧州国家的远东舰队炮舰,这里至少要部署二十条以上的炮舰才够。
当然南海靠近大明,大明四大舰队战列舰再侧,这些人也不敢妄动,但是更远的海域呢,例如印度东西海岸,非洲海岸,香料群岛海岸等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