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的并不多,至少成年之前他不准备接手皇位。
在他看来,现在这样就挺好,崇祯帮他处理朝堂琐事,他自己可以全力规划大明的改革。
看着大明一天天变好,朱慈烺就很有成就感,再说了,这个大的国家,朱慈烺也不可能都管得过来。
准确的说,朱慈烺还没有做好全都管过来的准备,更不想跟朝堂上哪些官员扯蛋浪费时间。
但是看现在的形势,这明显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了呀。
这不由得让他想起了当初赛伯温说的那些话,赛伯温的论断还是有道理的。
朱慈烺企图通过南下转移了父子之间的矛盾,结果是成功的。
崇祯感觉到了太子的好,自己也享受到了作为皇帝指挥大军扫平敌酋的快乐。
然后崇祯就又觉得自己行了,开始眼巴巴的盼着朱慈烺回来。
朱慈烺回京了,在京城待了半年而已,崇祯现在又感觉到了威胁。
这个就像你出门上学上班一走半年,父母眼巴巴的盼着你回来,等到回来没有两天,又看你不爽,对你横批竖评,一天天啥也不是!
现在摆在朱慈烺面前的有两条路,一个是给崇祯升个官:恭喜您!皇帝陛下,您升官了,成太上皇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一个就是继续出去躲一段时间,进行他的北方开发大计!先把问题压下去,防止父子关系恶化。
今年朱慈烺的身体年龄只有十一岁,还是虚岁,周岁十岁,就算等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朱慈烺也不过十六岁而已。
五年之后是崇祯十六年,如果按照玄学来说,崇祯命中必有一劫,此劫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
要是可以的话,朱慈烺还是希望崇祯能好好的活着,即使意外,也不要因为他。
大明国政刚见起色,朱慈烺实在不愿意再起波澜。
现在还有崇祯替他挡着,帮他吸引一部分火力,这些朝臣心中还有念想,还盼着通过朝堂来左右政局,限制朱慈烺。
如果朱慈烺自己真的称帝了,那么这些没有希望的朝臣,还有他们背后代表的势力,必然会另外寻找宣泄口,到时候稍不注意搞不好就会天下动荡。
用后世的分析方式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利益受损,如果诉求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会爆发冲突。
以朱慈烺的本事,他不能保证自己就能完全掌握问题会出在哪,会从哪里出现。
所以在新的利益阶级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情况下,贸然跟原本的就利益集团开战,国家分裂动荡的例子屡见不鲜。
别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