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眼睛一亮:“哦,快说说!”
曹化淳组织了一下语言:“军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少壮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跟朝廷一样,军中有一批年轻人,他们受讲武堂影响较深。
他们激进、野心大、好战、恨不得大明能够统治整个地球,就像太子殿下说的‘凡日月之所照都为大明疆土’。
激进派之外就是保守派,保守派以老一辈的军官为主,他们希望保护自己的已有财富,希望大明稳步向前,希望每一战都能获取利益,而不是为了国土广大而广大。
既然有纷争,就可以制衡,目前太子更倾向于少壮派,所以陛下可以拉拢军中保守派。”
王承恩微笑着点点头:“此策若是有用,陛下一定欣喜。”
回到暖阁,王承恩把曹化淳的话跟崇祯叙述一遍,崇祯微微一笑:“大伴以为该怎么做?”
王承恩连忙躬身:“陛下,奴婢就是个不全之人,哪有什么远见,这种大事自然要陛下定夺。”
崇祯嗯了一声:“那就通知方化正先搞清楚哪些是保守派。”
王承恩躬身出去安排。
朱慈烺当晚就得到了消息,叹了一口气,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进入腊月之后,大明立刻紧张起来,不少有识之士都闻到了朝堂上的特殊味道。
大家才猛然惊觉,这几年太子看似没有插手朝堂事物,力量都用在朝堂之外的地方。
但是实际上太子已经编织好了牢笼,把整个朝堂困在笼子里。
太子和皇上的第一次交锋,发生在大明军报上,进入腊月,朱慈烺以军队需要获得信息,需要更多的渠道进行爱国教育为由申请成立大明军报。
而军报管理人选,崇祯直接任命了山东高阳知县孙铨担任。
这个人正是孙承宗的长子,继承孙承宗的衣钵,而孙承宗从当初的坚定的保太子派,变成后来的反太子派。
加上孙承宗被赶出朝堂,正是因为朱慈烺的决定,所以孙铨肯定不会偏向太子。
而军部这边觉得孙铨不是军部出身,不能在军部任职,其没有军事经验,无法适应军报的需求。
朝堂上的人就不愿意了,凭啥说孙铨没有军事惊讶,孙承宗可是名帅,人家指挥打仗的时候,你们这些人还没出生呢!
孙铨作为孙承宗长子,一路跟随照顾,可谓耳濡目染,尽得孙承宗真传!这当然也是经历,更是资历。
但是军部那边就是不同意,虽然孙铨得到了圣旨的任命,但是军部的确一直没有下达。
腊月初二,孙铨到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