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步兵人数,可能会导致兵力不足的情况。
再说现在大明二十三个师照顾六十九个点,加上十五个旅,接下来一段时间也足够使用了。
没必要采用更小的编制自降实力。
新的编制会在研究完成之后找一个师先试用,试验效果之后等待新装备到位之后再进入推行阶段。
具体执行计划的快慢会根据敌人的动向来定。
就目前的西班牙来说,对方没有跟大明打大规模路上决战的实力和意愿,跟西班牙的战争虽然涉及到很多领土的占领,但是依旧是海军唱主角。
而这样整编之后的单个独立团对上西班牙方阵不管是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能确保战争的万无一失。
这个时期的西班牙也是以团级为最小作战单位,改革后大明,至少在作战单位这一级上跟西班牙平级了。
而这个时候的西班牙军队总数有十四五万左右,这个数量再大明看来不算啥,但是对比建奴就会发现,这个数量已经是区域性强国了。
工业革命之前,欧洲国家的常备兵力都不多,同时期的法国也不过几万人而已。
不过后面随着一系列战争,法国陆军数量会一度达到三十五万以上。虽然没有大明的多,但是大明也没有能力一次性投入这么多的兵力到欧洲战场。
所以别人人家就十几万,你大明的投送能力也就一二十万,再多了你也只能干瞪眼,胜负由未可可下定论。
第二天会议继续,今天的议题转到海军身上,在朱慈烺看来,海军就比陆军简单多了,无非是造更大更坚固更灵活容易操控的船,然后造威力更大的炮。
在全钢战列舰出现之前,在航母出来之前,海战的模式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但是第二天会议刚开始,朱慈烺就被秀了一脸。
上台的这位不是别人真是朱慈烺的土地,郑芝龙的大公子,郑森参谋。
郑森上台之后先拱拱手客气:“各位都是军方大佬,我就是一个海军新丁,这次班门弄斧,其实是我们几个的一点浅见,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指正。”
说完这一段,他才打开手里的文档:“总所周知,大明的海军炮舰和战列舰虽然发展没有几年,但是在陛下的指导下,我们的战列线战术确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作战方法。
就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全力建造的炮舰和各型号战列舰,都是这种战术思想的产物。
陛下的战列线战术很优秀,仅凭这一战术,大明就发展出了自己的适应战列线的战略战法。
但是我想说的是,战术就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