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商会一直很听话,甚至会长都是‘自己人’。
扬州商会,现在扬州都是什么人?那都是皇亲国戚,这些人土地被置换,人口被迁移,一个个只能待在扬州城里。
没有人是十成的傻瓜,大家都懂得不能坐吃山空的道理,所以扬州又迅速的繁荣起来,各种商铺被这些人陆续的开起来。
不过一个扬州城可满足不了这些人的胃口,一些人的家底可比想象中还要厚实。
例如福王系,身价两三千万两白银,再有一些老牌王系,身价千万的有十几个,五百万以上的有一半,百万以绝大多数都达到了。
朱慈烺为了把他们的钱搞出来,所以成立了扬州商会,专门让他们参加,没啥条件,就是希望他们一个个把库房里的金银换成大明纸币,拿出来搞贸易。
他们把金银换成纸币,一下子大明不又少了几千万两纸币的流通,朱慈烺的压力也就更小了。
当然做生意可以自然要在锦衣卫和宗人府的监督下,所以扬州商会肯定要听朱慈烺的。
最后两个是郑家两支商会,郑家最后还是分裂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当大家都觉得郑家是两支的时候,郑家慢慢就变成了两支。
郑芝豹也忘记了当初信誓旦旦的说的分舰队不分家,一定维哥哥郑芝龙马首是瞻云云。
大明海军膨胀实在太快了,海军战舰一艘接着一艘下水,国家机器的力量不是他么区区海盗能抗衡的。
安南回归大明之后,郑芝龙就失去了最后的造船厂,当然造船厂还是他的,但是想要制造炮舰是没有希望了!
而郑芝龙也看开了,只要能保住他的财富,给他儿子一个好前程,其实当一个富家翁也挺好。
郑芝豹也受到哥哥的感染,在广州大肆圈地盖房子,不在管理舰队事务。
两人都乖乖的卸任上岸当起了富家翁。郑家商会富可敌国,不过手里揣着大把纸币,在朱慈烺看来不过是纸面上的财富。
郑芝龙成功的用他的财富收买了朱慈烺,让他不在对其戒备,并且郑森正式成为大明第三舰队的一名分舰队管带。
有了这七个商会兜底,确保每一个许可证都不会卖到一千万以下,但是具体能卖多少还是要看桂喜这边的操作。
当朱慈烺看向桂喜的时候,桂喜也连忙回答:“禀告陛下,皇明商号已经先后给四十多家商会提高了信贷额度,让他们手里有充足的资金用于争夺这次的许可证。”
自己没有钱不要紧,朱慈烺有银行,银行可以借钱给你让你不必有报价的后顾之忧,虽然这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