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谋都没有想到。
他的这个计划直接改变了大明的战略进程,有机会分化瓦解他们的同盟倾向。
如果在大战略上真的能趁着欧罗巴大乱的时候把奥斯曼帝国搞定了,那在整个棋局上,就像屠大龙一样的效果。
后面的整个战事不说摧枯拉朽,那也是全盘皆活了,而作为战略的制定者,王佐一个侯爵肯定是跑不掉了,要是后面在负责执行这个计划,卢象升觉得王佐能因此封公。
这可是了不得的成就,当今陛下虽然对觉得很大方,但是对于高级爵位还是很保守的。
就目前来看,也就只有郑芝龙花了几个亿买了一个国公,其他人谁都没有。
反正郑芝龙花钱买了国公结果封地封的南大陆旁边一个大岛,大家都觉得他不太聪明的样子,几辈子也别想回本了。
但是卢象升确知道,郑芝龙其实赚了,赚大了,复兴朝第一个国公,而且陛下为了表彰他的功勋直接把封地里的一个煤矿也送给他了。皇室只留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据说这一个煤矿的储量就有几十亿吨,现在一吨煤可是能卖二两银子,也就是说光这一个煤矿郑家就赚了几十倍的利润,而且是长期的买卖,至少一两百年是挖不完的。
虽然现在开采出来用不了也不好卖,但是有资源就是有未来,据说那边还有金矿和铁矿。
现在大明谁不知道,有煤有铁,那就是煤铁复合体,也就是工业中心的雏形,南大陆那边,远离大明本土,就算将来不发展大型城市圈,那也会建里区域工业中心的。
再说侯爵之中,大家的封地,那都是距离各区域经济中心很近的地方,要么本身就是天然良港附近。
只要稍微努力一点,那就是世世代代不用吃用不尽的财富,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典范。
所以陛下犒赏功臣从来没有吝啬过,而王佐作为很大概率的新兴贵族卢象升自然想要结交,不说关系多好,至少同僚一场不会得罪。
王佐更是大明的一面旗帜,真正的从平民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人才。
而其他三个能跟王佐平分秋色的四杰,虽然有人说他们都是靠着祖辈余荫才能在学校混的风生水起。
不过卢象升确不这么认为,大明军队里受祖辈蒙荫进入学习的人多了,毕竟陛下制定的政策,所有勋爵以上的都可以安排一个人进入学习,虽然四年一个,但这也不是小数字。
还有各种军功赏赐获得名额的也有不少,能在这么多推荐人员里脱颖而出,那也是人才了。
要说资源,大家都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