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就算大批的火船靠近,阻挡了海军的步伐,葡萄牙指挥官也没有认为问题有多严重。
他从来没有想过他的三千人会挡不住,会来不及等待海军舰队到来。
直到柔佛王国那边炮声想起,葡萄牙指挥官这边立刻紧张了起来,对方竟然有炮!
然后炮弹在战列线的附近炸开,葡萄牙指挥官脸黑了,对方竟然还有开花弹:“炮兵赶快还击!击毁敌人的火炮!”
葡萄牙指挥官觉得如果自己没有猜错的话,这一发可能只是调校射击,后面还会有陆续的炮弹打来现在不用猜了,因为炮弹已经到了。
一场仗用多少发炮弹最好?一般情况下接战之前三到五发急速射也就够了,剩下的都交给步兵的意志。
因为双发这个时候的距离已经很近了,为了避免误伤这个时候的炮兵就只能看戏了。
但是要是这个问题要是问李信,李信会告诉你,炮弹打的越多越好,打到炮管报废,打到手里不剩下一颗炮弹为止。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只不过是藩国的大炮一响之后皇明军火就收入了黄金万两。
作为大明派出的顾问,那自然要为大明的利益服务,使劲打,打到葡萄牙人撑不住,主动进攻为止。
葡萄牙这边确实撑不住了,为了应对柔佛王国的进攻,他们是站在原地不动的,这不就是打固定靶么。
谁受得了站在那里不动任由对方大炮洗礼的,只能挨打不能还手那不叫打仗,那是单方面的屠杀。
所以这个时候的葡萄牙指挥官不能再等了,他必须做点什么,否则他的手下可能撑不到海军来支援了。
葡萄牙开始战列线前压向前,目标就是进入到对方火炮的射击误射范围,逼迫对方停火。
李信看到葡萄牙人的动作笑了,刚才不是还挺有思想的么?不是想左右战场局势么?现在还不是要跟着老子的步调走?
李信不由得想起当初朱慈烺给大家上课谈到战场指挥。
战场上谁掌握了战争的节奏,逼迫对方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的前进,那么谁就是最大的胜利者。
这种较量,即是战技战术的较量,也是军队意志力的较量,谁先忍受不了伤亡,谁先破坏了对方的步骤,谁就是胜利者。这就是战争指挥的本质。
当葡萄牙人的舰队被阻隔,然后陆军士卒被柔佛的火炮逼迫的不得不前进的时候,整个战场局势开始朝着有利于柔佛的方向倾斜。
剩下的就是看谁的士兵更有意志力,在步兵对射中获得胜利个屁。
那是欧罗巴的作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