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大战,这种战略炮兵师就会抽调过去增援。
还有原本的十个岸防旅,这次军改之后也升级为岸防师,进一步缩小了团的编制之后使得岸防师的驻防更加灵活。
海军陆战队师级也都拆分成这种小师编制,增加其部署范围和快速反应能力。
总之一旦军制改革完成,在每个师战斗力不下降甚至还上升了的情况下,大明相当于多出了一半的军队,很多原本存在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兵力不足也成为了过去式,到时候不仅不会兵力不足,还会有大量的富余。
不说其他,军改之后,大明完全可以再不征兵的情况下收拾奥斯曼,而且收拾的妥妥的。
军部这边周遇吉看到朱慈烺规划的编制情况之后,心中有些了然,怪不得被骂,自己的改编思想完全跟陛下的是背道而驰,怎么不会被骂。
周遇吉的改革只想是把一个师当做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作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战略单位使用。
而陛下的意思是,各师功能变得更加纯粹,大型战役不再是一个师出动就能解决的事情了,而是使用几个师进行联合作战。
所以周遇吉走的是编制越来越大,朱慈烺的意思是越来越小。
改变了思路之后,周遇吉这边的军改计划就重新制定了一遍,然后进行各种演练确定最优方案,顺便看看有什么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反正短时间是提交不上来了,朱慈烺等了几天,见军部那边还是没有下个定论,也就不着急这个事情了,复兴十一年,大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路,铁路修造速度要提速提速再提速。
整个大明有三十多个铁路修造兵团,分布在十几条铁路线上,每天每个兵团能够修建一里的铁路,那一天也就是三十多里。
一年的时间就能修筑一万里铁路,虽然还比不上丑国铁路大建设时期平均每年六千五百公里的规模,但也相差不多了。
目前对于大明最重要的两条铁路就是东西南北的大动脉了,而东西铁路今年的目标是修到跟轮台那边的铁路对接。
而从轮台往西的铁路,今年也要修到阿拉木图那里。
朱慈烺希望大明能在五年内把铁路修到伏尔加河边,为了实现目标除了在轮台建造铁轨制造厂之外,朱慈烺还动用了驼队,专门运送铁轨,开启多段同时施工。
而从京城往南的铁路现在已经快要跟广州往北的完成对接,而从广州往西的已经过红河三角洲,今天的目标是跟占城往北的连接,然后从占城往西的已经修到大城国境内,今年的目标是跟缅甸段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