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样一支武器最先进人数最多的军队,这些年在边境作战上确罕有建树,很少有拿得出手的硬仗。
就像上次区区一个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的近漠堡防守战,都要上报的军部上报到朕这里,当然朕不是说他们的功劳不够不是说他们不够勇敢。
朕的意思是大明应该有更多的这种事迹上报上来,让这样的事迹成为正常的,成为大明军魂的一部分。
军人怎么能怕死?为将者怎么能害怕承担责任?
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了!朕是这么想的,修订大明军队军功制度,修改奖惩条例,明确各种情况下战死士卒军官承担的责任。
以后打仗的伤亡比例不再是考核军功的绝对指标,而只是一个影响因素。
当然朕要强调一点,大明的军人不怕死,但要死的有意义,放松不意味着放任,自己心里要有敬畏!
第三个问题就是大明的动员体系还不够完善,从这次对准噶尔汗国的作战情况来看,后勤动员问题多多。
首先就是人是集中够了,但是物资运送能力呢?能不能及时投送到战场需要的地方?
再有就是后勤动员能力实验了,大明的预备役动员能力实验过没有?
大明一直在准备打仗,准备打大仗,一直计划着动员千万以上的兵力,但是真的动员千万的时候,军部有没有这个能力组织好?你们演练过么?
总不能这边都要上战场了,那边才发现有问题,才觉得有准备不充分的地方,再去改?还来得及么?
所以预备役动员计划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也不能只在办公室里做一下规划,拍拍脑袋想当然的就成了!
朕打算从今年开始进行分批动员演练,检验大明战时动员能力有没有达到预期。
总参这边要做好计划,就按照每年十分之一预备役的规模分区域进行动员演练,时间不用太久,一个月吧。
朕觉得十年的时间浪费一个月这不算劳民伤财吧?”
周遇吉拱手:“回陛下,如果进行这种级别的动员演练,需要给一定的补贴一次十分之一,一个月,也就是一百万人一个月的时间,预计每次花费应该在五百万以下,军部没有问题。
不过因为这种动员导致的生产停滞等影响有多大,臣就不知道了。”
朱慈烺想了想:“当初制定动员计划的时候,就是考虑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的情况下,现在如果在演练的时候发现真的影响到了生产生活,这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好事。
这证明咱们的动员体系还有漏洞,还需要继续调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