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设过程中必然有很多商机还有工作机会,肯定能吸引一批关内百姓流向那里。
一面是人口限制,一面是鼓励流动,等关内人口多了,又可以转化更多当地人成为公民,这样之后当地的人口结构就会慢慢扭转。
扭转之后的人口结果,又能吸引更多的汉人百姓前往定居,从此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这样的扭转至少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才行。”
吴启晨想了一下:“但是那还是有这么多非公民享受到了基础设施的便利,这会不会对其余地区的非公民不公平?会不会因此抱怨?”
朱慈烺呵呵一笑:“这个只能说他们运气好吧,欧罗巴人有一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享受到了好处就给予限制,当然有些只面对公民开放的设施还是要限制的。
但是像教育这种,教育的普及难道不正好降低了当地百姓申请公民的难度,增加的机会不就促进大明人口结构调整的用心?”
吴启晨没有再说话,朱姬润对于这种区划调整的政治行为也没有啥发言权,他只是皇明商号管事,不能干涉内阁事务,乱说话可不是好习惯。
朱慈烺站起来继续说道:“关内地区现在的出海口主要就集中在太平洋方向,这对于关内地区的均衡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东面沿海越来越富,西面内陆越来越穷的局面。
所以缅甸和孟加拉湾区就是西南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
将来大明还要规划一条从西北地区连通印度河到印度洋的出海口,以此来平衡东西经济差距。
虽然这些地方因为地形阻隔打通这些通道非常困难,但大的战略方向要定好,只要找对了方向,那么剩下的就是遇到困难解决困难。”
吴启晨感觉这个重大战略规划不应该在这么一个小会议上提出,当然有了陛下的这个指示,他也就知道了接下来内阁的努力方向了。
只是这缅甸和孟加拉湾地区划为关内的理由还能理解,但是把南洋和南大陆也划为关内这又是为了什么?
不懂就要问,吴启晨拱手:“陛下,那为何要把南洋和南大陆划为关内的,要知道这两个区域地广人稀,虽然当地的汉人人口占据人数优势,但是当地的基础设施几乎等于没有。
而且地方实在太大,内阁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建设?最后还可能收不回成本,这样的地区大家都不会乐意要吧?”
朱慈烺站了起来:“看问题不能只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