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确是购买了物资,在市场上流通的。
市场上货币变多了,结果物资因为战略储备变少了,这不是通货膨胀这是什么?
这要是没有几年的脑瘫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最后说战时的时候直接拿来用,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了,内阁就不用加税了,这就更不成立了。
打仗的时候,大明不可能提前储备好所有的物资,总要有一部分是需要生产的。
还有一部分需要调运,需要分配,还有人员的增加,工资军饷的增加,工人的减少等等。
到时候肯定是要加税的,而且更有可能要印更多的钱,才够使用。
那样的情况下,在放出一部分战略储备,真的对市场没有一点影响?
你这是什么脑子?佩奇的脑子么?
当然当时看那篇文章的时候,朱慈烺也只是看看笑笑。
大明不以言获罪,对方的言论朱慈烺虽然不赞成,但是也不至于因此就找到对方剥夺对方的教师资格把对方狠狠教训一顿的地步。
因为一旦那么搞,那以后谁还敢在报纸上发表观点,谁还敢给皇上提建议?
所以就算朱慈烺不认同,但根本不打算搭理。
现在当吴启晨和朱姬润因为粮食储备的钱该谁出的事情争论的时候,当两人不约而同的劝朱慈烺要用缓战战术的时候。
在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
朱慈烺感觉好像有一只躲在暗处的手,想要通过这些一个个的小事件,影响大明最高的决策。
朱慈烺嘴角上翘:“这件事,朕要好好考虑一下,你们先回去吧,回去也想一个妥善的方案,明天这个时候你们再过来,在商量最终的方案。”
两人见朱慈烺赶人了,也没有在多留,低头告辞离去。
朱慈烺敲着桌子:“桂喜,去吧王之谦喊来。”
不一会王之谦到了,朱慈烺站起来:“有三件事,第一,为什么吴启晨和朱姬润同时建议朕使用缓战的战术来应对接下来的战争。
第二个问题就是前天哪一篇关于大明应该印新纸币收购战略储备的文章是谁写的,有没有背后的牵扯。
第三个问题,这两件事情之间有没有相互关联。
派出人手,立刻去调查。”
这候1*章汜。王之谦拱手下去了。
朱慈烺站在那里又想了想,看着桌子上今天还没有来得及的报纸。
所有人都知道朱慈烺每天是必看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的,这两份报纸销量最高,内容涵盖大明的方方面面,能让朱慈烺了解大明表面上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