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方采取了战略收缩。
大明放弃坎大哈之后,波斯人迅速占据了这里,但是这几年波斯的莎菲王朝和乌兹别克人可没少因为这一地区动手。
虽然因为大明的压力,双方都很克制,而大明对准噶尔的作战又吓到了布哈拉,导致双方的矛盾迅速化解。
但这只是表面的和平而已,大明占领准噶尔之后并没有对布哈拉有新的动作,这让对方最近又活跃了起来。
在乌兹别克人看来,如果能拿回坎大哈,那将是拉拢阿富汗人对付喀尔喀人的关键,喀尔喀也把夺回喀尔喀当做对阿富汗人的承诺的一部分。
阿富汗人自己也希望拿回那里,让自己的族人有更多更大的生存空间。
所以虽然布哈拉这边内部矛盾重重,但拿回坎大哈的心情是一样的,既然能做到同仇敌忾,那就足够对波斯人造成麻烦。
而且去花大量的钱拉拢波斯,然后让其在大明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坐收渔翁之利,不如大明投资一点小钱武装起布哈拉汗国,让他们牵制住波斯。
这样大明不仅花的钱更少,还保住了波斯湾地区,尤其是那条铁路,这个可是有战略意义的,是苏伊士运河的重要补充,即使将来苏伊士运河突然中断,依托铁路的运力,也能维持战场的基本作战需求。
这样重要的地方,怎么能交到别人手里去呢?
再有就是,波斯的莎菲王朝和布哈拉的战争,只会相互消耗彼此的实力,这岂不是为下一步大明进攻该地区减轻了压力?
能花小钱把事情办成办好,干嘛要花大钱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还有,不要小巧古人的智慧,也不要觉得大明现在实力强大了,什么都可以拿来创新,远交近攻,一样是现在的主要作战原则,战略原则和外交原则。
就像大明现在为什么要先打奥斯曼帝国一样,为什么先打奥斯曼帝国而不是先跟欧罗巴人开战?
就是因为奥斯曼人更近,他们占据了大明进攻的交通要道,大明不能把自己的后勤安全寄希望于别人的诚信。
如果大明跟沙俄合作之后又跟波斯莎菲王朝合作,那么大明整个陆通道就被这两个国家南北夹在中间。
一旦两国反水,那大明的整个中亚战线就会遇到重大挫折,海军运力再强也无法代替陆运,因为战舰开不到陆地。
至于沙俄,大明一样可以合作但是不能依靠,如果朕是沙俄,大明进攻欧罗巴的时候,朕就进攻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
到时候占据了挪威芬兰等极寒地区,中部再以波兰地区为缓冲,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