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人都去了碧湖庄。
十月十四,万彦带队,前往陈宅搬陈淑敏的嫁妆,在吉时巳正从临川县出,抬往碧湖庄。
陈正平和方媛媛就陈淑敏一个女儿,陪得嫁妆很是丰厚,除了余何氏拿过来的聘礼系数当作嫁妆,还有金头面、赤金簪子、玉镯等满满一匣子的饰,布匹衣料足足六大箱,还有被褥,家具等等,最为醒目的是放在头两抬的,薄薄的纸张,却是梧州府、河山镇等地的铺子和庄子,共有铺子两家,庄子两座,还不包括压箱底的钱财。
这嫁妆在临川县都是头一份的。
十月十五卯正,余小伟一身红色长衫,坐着头戴红花的小棕,后面跟着吹吹打打的奏乐人士,媒婆,喜轿……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从沃世村的碧湖庄出,往临川县去。
辰正,迎亲队伍达到位于清平斋后方小巷子里的陈宅。
余小伟下马,敲响陈宅的大门,“上余村余小伟前来迎亲,请开开门。”
“噗嗤”门后乔显仁几个绷不住的笑出了声,面对课业、科试都能从容应对的余小伟,说出这样幼稚的话,实在让这些同窗好笑。
陈正平和方媛媛没什么亲戚,一直都是自家三口人,这在迎亲时候就显得冷清了,余小伟之前就跟同窗好友商量过,让他们充当女方的兄弟,让陈宅能热闹些。
“新郎官,哪有那么容易把我们陈府的姑娘迎回去。”
“就是,就是。”
“听闻新郎官学识渊博,怎么也得先作诗吟词,表表心意啊。”
“对,作诗吟词,作诗吟词……”
里面的儿郎相互配合,提议,把气氛闹得热烈。
外面看热闹,沾喜气的百姓也跟着一起起哄,整个巷子都充斥着喜悦。
余小伟满脸笑容,但双眼坚定,高声说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好,好”迎亲队伍的好儿郎激情附和,“这诗词也做了,情意深表了,麻烦开开门,我们要迎新娘子喽。”
“这么几句哪够啊。”
“就是,就是,这新娘子是那么好迎的,再来一句。”
“对,对,再来,再来。”
……
余小伟失笑,再次高声喊道,“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在屋内听着外面你来我往的欢声笑语,那浅显易懂又深入人心的回答,方媛媛已经泣不成声,不舍的有,感动的有,但最多的是开心。
“你哭什么,这是喜事。”陈正平看着满脸泪水的妻子一脸心疼,用帕子细细擦着,安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