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背着双肩包,挎着水壶,手持一杆索拨棍,下端嵌入五枚铜钱,一路发出叮当的脆响声。
这索拨棍是放山之人必备的,通常是用铁梨木,黄杨木等制成,棍体保留树皮以增加防滑性,总长度约为1.7米。
它的用处也很多,最主要的还是拨草寻参和防身用,有时也会通过敲击树干,传递声响。帮助队员判断彼此方位,避免在密林中走散。
上面嵌挂的铜钱同样有讲究,忌用含“光”字年号,如“道光”,“光绪”这样的。因为“光”寓意人参逃遁,众人毫无收获。最好的铜钱是“开元”年号,这样能图一个好兆头。金戈众人用的铜钱就是“开元”年号的,这还得多亏了之前山匪的那批藏宝。
放山抬参可是个危险的活计,这茫茫长白山林,当中危机四伏。不但有毒虫威胁,同时还要防止麻达山、误入干饭盆,这可是要命的,所以常见的都是“拉帮伙”。帮伙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二十几人,但肯定都是单数,寓意“以参补双”。也有单人活动的,这样的人被称为“撮单棍”。
众人一路跟在老洞狗子身后,不对,现在得叫老把头了。由老把头先行,二把头姜文易紧随其后,边棍金仁军位居第三。这三个都是有经验的,后面几人则是第一次放山,也叫初把式,负责垫后。金戈留在最后面,路上一群人也不多言,只管跟着老把头前行。
这时节的山林根本就没法走,全凭老把头的个人经验和判断,两山之间的沟壑和溪水边都要绕道而行,防止山洪暴发,遇到危险。
路上时不时地传来老把头敲击树干的声音,后面人听见,用同样的节奏回应着。
待到一片陌生的山林,老把头没有急着寻找野山参,而是招呼众人一路向着四周最高处的山顶爬去。
众人虽心中疑惑,但都深知老把头经验丰富,必有其深意,便默默地跟在他身后,朝着山顶奋力攀爬。山林中荆棘丛生,道路崎岖难行,初把式们不时被划破衣衫,或是被凸起的树根绊倒。
金戈在最后方,时刻留意着队伍的情况,确保没有人掉队。他看着前方老把头稳健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这老把头在这长白山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有他在前头领着,众人仿佛多了几分安心。
随着海拔的升高,四周的景象逐渐浮现在众人眼前。老把头站在最高处,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四周的山林。
片刻之后,他缓缓抬起右手,指着远处的一片山林:“那片林子看着还不错,咱们先往那儿去看看。”众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