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也不会如此说。他的目的很明确,他要杨炯帮他赢得大比,娶得九公主,促成辽华结盟。
对于耶律光的坦诚,杨炯并没有选择全信。皇帝和辽私下有交易他不意外,意外的是官家对于铲除皇后势力的决心,为此不惜许给辽国登州口岸的使用权,看来这些年皇后的势力已经发展到连皇帝都忌惮的地步。不然也不会大费周章的解决九公主这个皇后阵营的门户。
想通一切,杨炯才明白结盟并不像史书上写的那么简单,前期的准备,双方的试探,各方的博弈,结盟的信心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今辽国留下质子表明诚意,大华就需要送九公主和亲以安辽国之心。
辽国要铲除金国,大华要隳灭西夏,双方又都担心在自己出兵时,对方在背后捅自己一刀,如此便出现了结盟的基础。另一方面,辽建国多年,汉化已久,在文化认同、礼仪规范方面能和大华取得共识,而不像金国这种刚刚建国不久的野蛮民族,如果与他们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
金国势头正盛,若是和他结盟灭了辽国,下一个他就可能对大华龇牙。对于一个不了解的对手,大华更愿意与辽国这个相互熟稔的对手结盟。
文化交流是一把双刃剑。
辽建国多年,南院北院分治,汉民和契丹分治,辽皇更是学习中原王朝的组织架构收缴权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契丹民族渐渐脱离马背,很多老贵族已经不擅骑射,纷纷置办起田产,衣冠服饰上更是以类中华为风尚。辽国军队再不像以前勇武,战斗力锐减,金国趁机不断蚕食其土地。对此辽皇深感其忧,对结盟和亲之事自是双手赞成。
“耶律兄不是我说你,你号称力能扛鼎,第二场武斗就没信心战胜他完颜骨碌?”
耶律光摇摇头:“攻人以谋不以力”
杨炯撇撇嘴:“说得好听,你不就是怕在射考上输给他得不到武比的三分吗?”
“非也,其实孤更担心杨兄弟拿了文斗的三分”
杨炯闻言暗自盘算。
现在自己是两分,如果再得一分,那辽金想要超过自己就要在武比中全胜拿下骑射角斗的三分。要知道完颜骨碌号称百步穿杨,锐不可挡,辽想要全得三分恐怕有难度。
上午耶律光大概就是为了试探完颜骨碌才画了那幅图,目的就是评估他的武功,看是否能在角斗场得分。他如此说,看来也是有所考量。如果最后让金国获得三分,那将会彻底破坏杨炯的计划。
想要此不再多言,拿起毛笔在白纸上书写起《望京赋》。杨炯选择的是赵孟頫的楷书,赵楷书既有晋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