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瞬间消失于滔滔白浪之下,踪迹全无;有的则被漂浮杂物缠绕,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生命在这冰冷江水中渐渐消逝,眼神中满是无助与绝望。而那些仍在筏子上的士兵,根本无暇顾及落水同伴,皆是慌乱地试图掌控筏子,以防再次被木桩击中。
一时间,整个江面筏子群仿千万只无头苍蝇,咒骂声、叫嚷声、哭喊声交织共鸣,混乱不堪。
野利遇乞目睹此景,心已沉入谷底。他暗自思忖,不知大华后续是否还有后手。眼见木桩络绎而至,如此情形,若待大华后续援军赶来,万箭齐发之下,自身恐难有逃生之望。
思及此处,野利遇乞当机立断,下令道:“快,速往涌洋口躲避!”
涌洋口,乃是渭河左岸一处隐蔽河道分支。其内部呈规整圆形,渭水汇聚于此,水面辽阔,仿若汪洋,故而得名。
野利遇乞心中盘算,大华初至渭水便即开战,所备木桩料想有限。只需在涌洋口暂作停歇,躲过此劫,便可再度北返。
令下之后,野利遇乞亲率大军,整军向左岸涌洋口进发。
李泌早有先见之明,洋口四周环山,入口狭窄,内部宽广,实乃绝佳伏击之地。他早料定野利遇乞或有此举,遂于涌洋口出口设下了天罗地网。
此等战法,李泌在赵国公陈群的笔记中研习而得,其中一本名为《灵枢》的兵书,开篇即云:依山设伏,凭水为障,扼其咽喉,困于绝地。故而,李泌此前种种布局,皆为将野利遇乞困于涌洋口,以期一举歼灭。
李泌下山之后,亲率大军,于两岸高处埋伏,且预备大量石块、檑木。野利遇乞大军刚一进入涌洋口,便觉河道愈发狭窄,水流亦变得湍急异常。
众人正自疑惑间,忽闻两岸杀声四起,震彻山谷。石块如雨点般纷纷落下,砸得西夏士兵顿时乱作一团,惊恐万状,死伤无数。
野利遇乞大惊失色,想要退兵,却惊觉后路涌洋出口已被密密麻麻的船只封堵。大华士兵手持神臂弩,严阵以待,利箭在弦,蓄势待发。野利遇乞深知,若强行突围,必遭重创,死伤惨重在所难免。
此时,李泌屹立高处,放声高呼:“野利遇乞,你已深陷绝境,还不投降!”
野利遇乞闻得此言,怒目圆睁,喝道:“李泌,你这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也敢在我面前张狂?实乃不知死活!”
李泌也不多言,指挥投石机,每隔两个时辰,便将石块如雹雨般投下,持续向西夏兵施压,以此来逼迫野利遇乞从涌洋口突围。
如此做,全因李泌来得匆忙,石块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