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白山镇(1 / 7)

白山镇,地处金辽两国边境,放眼望去,不见水流潺潺,亦无林木葱茏。此地之所以得名,源于地下那数座石膏矿脉。

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一座城邑若要发展兴盛,要么凭借渔猎资源的便利,要么依靠商贸往来的红利。唯独白山镇是因矿场而兴,在金国境内,这般城镇着实少见。

青山镇事后,杨炯再不愿过多掺和克烈军掠夺财物之事,只是将安抚司所掌握的关于白山镇详细的财产调查情报,一并交给了木海。而后,便亲自率领麾下士兵,径直朝着镇外的矿山进发,抓捕壮丁。

杨炯对木海秉持的那套理论,心里能够理解,却实在无法苟同。

从军事行动角度来看,每一次出兵作战,都必定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所有后续的战术安排,都应当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来谋划与实施。

以此次对两镇一甸的军事行动为例,既定的战略目标本就是掠夺钱财和抓捕壮丁。在杨炯看来,除此之外,那些无端制造的杀戮以及肆意施加的凌辱行为,纯粹就是为了发泄私愤和寻求低级的感官刺激。

虽说两军对垒,生死伤亡在所难免,可一旦既定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却还依旧这般肆意妄为,完全不顾及军纪约束,长此以往,这支军队迟早会有彻底失控的一天。

在行军的日子里,杨炯经常会拿出杨文和当年撰写的《行军记》反复研读。那时正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屠城劫掠之事屡见不鲜。

杨文和并非那种食古不化的迂腐之人,在他的观念里,不管是屠城之举,还是其他极端行为,都必须要有切实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效果。若是仅仅为了单纯的泄愤而为之,实在是不可取。

杨炯清楚地记得,在《随州篇》中,通篇没有讲述具体的事件经过,而是用浓重的笔墨,反复涂改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夫士卒不遵将令者,法所不容;然弓矢失准,筋骨之拙也,非心术之过。克敌全胜之际,仁者犹存哀矜之心。纵控弦之力有余,当存抬镞一寸之权。此非军律所载,实为天理良知所命。

昔圣人有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若将令与天理相悖,宁违金符,不欺方寸。

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以生生为德。戢刃一念,可证吾辈非止甲胄之奴,实为礼义之卒。

杨炯对此深以为然。

就这般思索着,杨炯依照安抚司给出的指引,一马当先,率领队伍疾驰而去,目标直指镇外矿山。

一时间,马蹄翻飞,所经之处,尘土滚滚扬起,遮蔽了整片天空。

最新小说: 天才萌宝腹黑娘亲 第一章穿越背锅的 抗日之不世军神 三国之最强帝主 都市药王医仙 抗战之最强特种兵 穿越到明朝朱由检 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 完蛋,我被公主包围啦 不见长安见尘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