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司的方向行,身后那片悲喜交加的人海,仿佛熔金落日,灼热又迅疾地沉入喧嚣深处,最终归于市声如沸的尘埃里。
世间功名,有时恰似这榜前众生。
有人仰之弥高,挤碎身骨,有人生之既得,拂袖而去。那皇榜煌煌,照得见青云路,也照得见人生。
行到御前武备司,司武使杨春早已等候多时。
见杨炯赶来,急忙上前,躬身行礼:“少爷!”
“春叔,你都多大年纪了,还要这般,是生怕我爹不揍我是吧!”杨炯赶忙上前扶住这老摘星卫只剩下一只手臂的左手,无奈叹息。
杨春却神色郑重,认真道:“少爷,此乃礼节,断不可轻慢!咱家那些小子以后都要跟着耶律少夫人去漠北,我已经告诉那些老家伙,若是敢怠礼,回来定是家法伺候!”
杨炯无奈,这些摘星卫老兵各个忠诚,家里小子在皇帝的刻意打压下,还能在军的本就不多,就为了这,这些叔叔大爷们没少去老爷子那里哭诉。
记得自己去西夏打仗,可把他们急了够呛,说什么也要跟着去,在他们眼中,当时的杨炯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哪里能打什么仗,若不谢南前去阻拦,好说歹说,这些大爷们早就都将兵甲擦得锃亮了。
若说以前,就杨炯那名声,他们虽然有些无奈,但是绝对是无条件支持杨炯,他这个少爷的地位,在摘星卫老兵群里绝对是权威,这还要得益于谢南每逢年节都带着原主亲自登门拜访的缘故。
更不要说如今的杨炯了,这战功拿出来,他们可是实打实的自豪,早就恨不得跟着上战场了。
现如今有了去漠北重建摘星卫的机会,怎能不让他们激动。
杨炯知道摘星卫可是当年老爷子和谢南精心挑选的精锐,那可是他家里的真正底蕴。
念及此,杨炯随杨春走入正门,轻声问道:“春叔,这次火器储备的清单出来了吗?”
杨春身姿依旧挺拔,立刻回应道:“自昨日杨福送来消息,我已经令人连夜盘点库存,目前新式轰天雷三万枚,老式库存五万!火绳枪一万,燧发枪三百,火炮八百门,炮弹三千发。其余累似霹雳炮、猛火油柜等千余。”
杨炯点头,沉声回应:“应付倭国倒是够了,只是我们这些储备力还有待加强,一定要做到能支持大华再打一次国战。”
“少爷放心!我已经同手下人正在完善生产线,目前只要749局出图纸,我们样品产出后,快则七天,慢则一个月,就能成批量生产,若是大华再经历国战,御前武备司开足马力,至少能保证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