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切中各人秉性才能之要害。被点中者,或欣喜,或恍然,或感佩,纷纷起身行礼致谢。
众人只觉心中块垒尽消,前途豁然开朗,对杨炯的敬佩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都说镇南侯慧眼如炬,最善识人用人,今日亲历,方知名不虚传。
一时间,这街头小摊,竟成了一场决定十三进士前程的“金殿”。
正议论间,一直安静坐在杨炯身侧的五公主李淽,轻轻抬手,以袖掩唇,低咳一声,温婉开口:“临近正午,还约了江南道官员商议江淮盐税新则,莫要误了时辰。”
她语声轻柔,却恰到好处地点醒了沉醉于识人论政中的杨炯。
杨炯闻言,会心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对爱妻默契的赞赏。
当即缓缓起身,对着周围纷纷站起、神情激动而恭敬的十三名新科进士团团一揖,朗声道:“今日一叙,甚是痛快。诸君皆国家英才,前程远大。
记住,无论身处何职,心系黎民,脚踏实地,方是正途。莫要被一时际遇蒙了眼,也莫要被艰难困苦磨了志!鹏程万里,始于足下。望诸君,好自为之!”
言罢,他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希冀的脸庞,胸中豪气顿生,朗声吟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这《行路难》,被杨炯吟诵的字字铿锵,如金石坠地,又似洪钟大吕,激荡在清晨的街巷之间,充满了对艰难前路的洞悉与一往无前的豪迈信心。
尤其是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是振聋发聩,仿佛为眼前这十三个迷惘的士子注入了一股沛然莫御的力量。
十三名进士,无论此前是失落、是激愤、是忐忑还是狂喜,此刻闻此壮诗,胸中无不热血沸腾,感佩莫名。
他们齐齐躬身,长揖到地,发自肺腑地高声道:“谢侯爷教诲!学生等谨记于心!恭送侯爷、公主殿下!”
杨炯不再多言,携了五公主李淽之手,对众人微微颔首,转身便走。
青衫磊落,与李淽倩影相携,在初升的朝阳中投下长长的影子。
十三名青衫进士保持着躬身相送的姿态,久久未起。